二、尊重孩子的表现,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但是自信心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表现薄弱。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们很少亲自尝试,因此他们遇事胆小,总爱说“我不会”。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离园活动时,乐乐看到妈妈来接她,就兴冲冲地跑到妈妈跟前,指着展板上的一幅美术作品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呀,这是我画的!”妈妈却阴沉着脸说:“你画得像什么啊?这么难看!你看别的孩子画得多好啊,你以后给我也认真点!”乐乐本来想得到妈妈的表扬,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妈妈的一番数落,她心里好委屈、好难过,后来甚至对画画失去了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像这样随意伤害孩子心理的事例屡见不鲜。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作怪,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甚至忘记了他(她)还只是个孩子;有的父母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发脾气,不给孩子一点面子;有的父母一味地对孩子的学习严格管教,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粗暴,动不动就对孩子吼叫,或讽刺、挖苦,甚至在批评孩子时表现出厌恶、轻蔑,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孩子顿生失落和自卑感,这些伤害孩子心理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拉曾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的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可见,自信能将人带向成功的彼岸,作为家长应注意时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幼儿期对幼儿的表现要以鼓励、赞扬为主,否则,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压抑孩子个性的发展,对孩子的进步,家长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并鼓励孩子不断努力。对于孩子的缺点,则耐心地帮助他,使他乐意接受。其次,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父母应注意孩子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变化,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表达。孩子点滴的进步能帮助他们形成“我能做好”、“我能行”的良好心态,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不过度保护孩子,重视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影响。作为家长,首先应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父母应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与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在孩子面临困难或需要解决问题时,家长应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与支持,使孩子逐渐形成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可行的方式,尽早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前大部分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有父母包办代替,在过度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依赖性强,耐挫折能力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家长应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起自信心与进取心,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悦。如,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床铺,自己吃饭漱洗等。而怕孩子累着,处处包办代替,实际上到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四、满足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首先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跟他们亲切地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摩、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如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允许和欢迎孩子带小朋友到家里玩耍,并注意教育孩子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使孩子在情感上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另外家长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多带孩子外出旅游,多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体验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和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开朗的性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作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寻求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摇篮,让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吧……
参考文献:《家庭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佚名 北京学前教育网
《学前心理学》 作者: 陈帼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