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伴》教学设计
|
《小伙伴》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炼化二小 赵 刚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一定有很多自己的小伙伴,请你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伙伴》(板书课题)看看文中的小伙伴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进行谈话,学生对“伙伴”之意有了初步了解,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在学生读谁字音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的朗读,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合作识字,交流汇报: 1、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学。 2、小组内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通读课文。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读读课文?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识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小老师”形式活泼,学生有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使识字效果大大提高。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内练习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五、指导写字: 1、出示“问、间、伙、伴”四个字。引导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说说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有了针对性,写字会加以注意,提高了写字实效。加强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并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找出小伙伴不同表现读一读。(教师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内练习四个小伙伴的对话。 3、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分角色朗读加以体现,激发学生的读书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 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极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深地体验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2、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的体念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共、汽"两个字,引导认读,组词。 2、 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切入,创设了情境,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识字环节,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实践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 2、以读为本,将朗读贯穿始终。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朗读,形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联。切入的方式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的。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与小伙伴发生的事,促进学生感受与小伙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进而明确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小伙伴,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伙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伙伴》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小伙伴》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小伙伴》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