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文
|
抒情文 一、抒情文的特点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感情,可以是文中人物通过一定途径抒情,也可以是作者站出来直接抒情,或二者结合起来。抒情与叙述、说明、描写、议论一样,也是文章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抒情部分在抒情文中和在其它文章中所占比例不同。如果是抒情为主的文章,即“抒情文”,因所表达的感情充分、鲜明、强烈,抒情的比重就大,甚至通篇充满抒情;如果文章以其它方式表达为主,虽然也有抒情的手法,文字所占比重就要相对少一些。究竟是否以抒情为主,以及抒情占多大比重,都要根据主题需要和视乎作者的感情倾向而定。 抒情文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抒情文: 将心中情感实实在在写下来的,就称为「直接抒情文」。 人们对于外来的刺激,必然会产生本能反应,见了坏人会厌恶憎恨,见了好人会喜爱愉悦,见别人哭泣会产生同情,与亲人朋友离别会伤感等。将心中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无论是快乐、轻松、悲哀、忧愁,在文章中直接抒发表达出来,就是「直接抒情」。如朱自清《背影》中,作者每当看见或想起父亲的背影时都会流泪,文章又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束,直接表露了思念父亲的感情。 2、间接抒情文: 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反的一种方法,它不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和表达出来,也不像记叙文那样需要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事件来贯穿全篇,但是必须借助对各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间接抒发感情、展开想象、表达主题。如要写快乐的心情,就列举快乐的事情;要写哀伤的心情,就列举哀伤的事情。如鲁彦《父亲的玳瑁》中,作者先描写猫儿玳瑁与父亲的日常生活及感情,再透过玳瑁于父亲逝世后的举动,间接抒发丧父的悲痛之情。 抒情文常常是借事物、风景、人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 写抒情文,必须记述内心真实的感受。若只是追求文句的雕琢,无的放矢的感慨,这篇文章就会流于空洞无物,令人讨厌。 二、写作抒情文要注意的地方 抒情文着重描写事情、人物、风景,然后借事物情景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作文时必须找紧描写的对象。如果没有描写的中心,不能表达作者的寄托,就失去抒情文的价值; 注重事实,不可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 要有生活体验。细腻的观察是写作抒情文的要诀; 不要只着重文句的雕琢,还要注意内心感情的流露; 要能表达作者的个性。 三、如何写好抒情文 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那么,怎样在作文中抒好情呢? 1、抒情要自然、真切: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2、感情要健康、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甚至有低级趣味,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感人的力量。至于矫揉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语句,或有不健康的情调,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恶心。 3、会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语言要精练,并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旨在深化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做媒介来抒发感情。因依附的事物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也有差异。或依附于人,写人为抒情服务,人物形象不求完整,有时只写几个片段,借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或依附于事,把浓郁的情感熔铸在事件的记叙中,如刘绍棠的《暮春》;或依附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情,情景交融,如宗璞的《西湖的绿》、朱自清的《春》;或依附于物,通过对某种物体的叙写来抒情,即托物抒情,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郑振铎的《海燕》,等等。间接抒情比直接抒情运用得普遍、广泛,效果也比直接抒情好。但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最好在文中把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抒情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编写意图 |
下一篇文章: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