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小学 陈晓梅 特级教师 点评: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 高 峰 (陈老师讲课这天是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和外校教师一百多人坐在教室后面,学生很兴奋,紧张。)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 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平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酸的和甜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酸的和甜的》词句教学 |
下一篇文章: 《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