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
导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问题及设计意图 |
反思重构 |
激趣导入
|
1.板书:小伙伴问:什么是“小伙伴”?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2.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他们在一起要做什么事呢? |
齐读课题
|
出示课题后,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小伙伴的理解。
|
|
目标一
|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3.同桌轮读,相互正音。
出示挂图: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导好句中停顿。 |
1、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齐读。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读,齐读,
分组读,表演读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尝试自主地完成掌握生字词的发音和字形,读通课文,并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
|
|
目标二
|
出示生字:
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的字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字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字组词,词成句 |
根据笔顺书空。
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指名读生字。
根据笔顺书空。
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描红、练写。
选取所学的一个字写一句话 |
把识字、写字的权利留给学生。
|
|
第二课时 |
导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问题及设计意图 |
反思重构 |
复习导入 |
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他们去干什么呢? |
用句式“( )、( )和( )一同上山栽树”
练习说话。 |
|
|
目标三、四 |
1.出示图,问: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2.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他是怎么说的?假如你是小野猪,会怎样安慰自己的小伙伴?
小野猪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板书:用嘴巴 挖树坑
3.其他的困难
是如何解决的
的? “培土”、
“吸足了水”
怎么理解?
指导读好小袋鼠、小象的话。
4.小树终于栽好了,看看课文最后一段是怎么写的?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
边读边用笔划出来
交流
说话练习
找句子,认真读
。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5段
演一演,评议。
朗读、思考、交流。
演一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
没有……没有……没有……
充分让学生结合图进行一系列的语言练习。如:看图说话等。其次,充分利用课文内的句子、段落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用的
看图讲故事
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
|
拓展说话 |
假如他们栽下的是一棵苹果树,几年过去后,苹果树长得又高又大,苹果结的又大又红,他们会怎样摘苹果,并把苹果运回家呢? |
没有梯子怎么办?
没有箩筐装苹果怎么办? |
小象说:“( )。”
不一会儿,( )。
小袋鼠说:“( )。”
不一会儿,( )。
(让学生把书本精华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最终明理、运用。) |
|
板书
设计 |
19、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 小袋鼠 小象
用嘴巴 用皮口袋 用鼻子
挖树坑 运肥料 吸水,浇水 |
教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