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R >> 人生的境界 >> 正文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高三教材从整体上看更注重了文化气息,第五册教材设计了6个单元,里面渗透着许多哲学思考,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就都是哲学论文,思想有深度,理论也有高度。但这几篇文章更侧重的是哲学对人生的影响。第三单元只有一篇文章,是鲁迅千古不朽的名篇《阿Q正传》,鲁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改造民众的愚昧。涉及到国民性问题,教学本篇文章也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对鲁迅作品进行总结和分析。第四单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设计到表现主义文学,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魔幻现实主义四大流派,渗透了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第六单元是孟子单元,体现了儒家哲学对人生、对政治的一些基本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篇课文必须上得仔细一些,由于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较深的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他有助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鉴于此,本文教学时我以讲读为主,确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理清文章思路,筛选信息,充分认识人生的四种境界;二是由这四种境界出发,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是: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对哲学术语和哲理性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天地境界的理解。

对于教法:我想,教法的确立取决于内容的需要。这篇文章虽然语言上朴实无华,逻辑上条理清晰,但该文却阐述了较为深刻的哲学命题。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引导讲授。因此本文课内我以讲授法为主,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在质疑思辩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当然,本文教学中也会适当的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适当采用讨论法。
在运用这两种教法上将体现我的下述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第一,保证教学过程的愉快,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需要,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具体做法是,尽可能的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披文以入情,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第二,课堂设计不宜太精确,充分考虑课堂的生成性与现场化,在讲授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灵活应对;第三,力争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自己,进而从中获益。教学中处处联系生活,希望学生能反躬自身;第四,教学中,注重文意的整体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要观点后,再集中梳理重点,突破难点;第五,确立精神性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激情与思想是人文学科教学的审美内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认识人生的四种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力求给他们奠定一定的精神底子。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五大版块进行。第一版块是“激发兴趣、走近哲学”。我几分钟时间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哲学,而且这才是第一步,以后的几篇课文我还要不断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哲学,比如“哲学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寻找精神家园”等等,让学生体会哲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版块是“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这一块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快速阅读,如何完整地筛选信息。而且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的思路。第三版块是“深入分析,质疑思辩”。这块回过头来再解决四境界的具体问题。自然境界比较简单,用一个小故事带过就行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着眼于他们的特点与区别来讲。“天地境界”是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我进行通俗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第四版块是“联系现实,提升自己”。这一版块主要是实现知识迁移,同时把枯燥的哲学随笔与生动活泼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第五板块是“探究、拓展、延伸”。(详细过程见教案)

1、人生的境界是怎样划分的?
由标题入手,让学生看书后说说境界的含义。然后我引入一个小故事(和尚背女子过河),让学生能较为直观的认识境界的含义。也让学生明白人的境界是不同的,让学生得出:境界就是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进而引出觉解的概念:觉悟和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悟,然后引出觉解程度。不同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体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境界。然后让学生很自然的得出人生不同的四种境界,我再举“喝水”的例子(口渴喝水,喝纯净水、矿泉水,喝水是为了保重身体,喝水是为了顺应自然)。再举“三个泥水匠”的故事(在砌砖,在挣钱,在创造)再度深化阐释,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境界是有人的觉解程度决定的。
2、我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境界的内涵的?
    让学生阅读文章,找出人生四种境界的不同特点,然后举出“放牛娃”的例子,阐释自然境界;举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分析“见”与“望”的不同表达感情效果,让学生明白自然境界的内涵是“顺着本能或其他社会风俗习惯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第二步,举出一些帝王的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等例子,指出不管是奸雄还是英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让学生得出他们的人生境界是一样的。进而让学生理解功利境界的内涵:动机是为了自己,但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
    再进一步延伸,由一些例子引出道德境界的表现,对比分析功利境界的人认为人与社会是对立的,道德境界的人认为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举范仲淹雷锋等例子)。由此阐释道德境界的内涵是:了解到社会的存在,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不谋己利,不计己功。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整体,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做贡献。
    可能学生很难理解的是天地境界,为了把握其内涵,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天地境界的相关部分,让他们把它同道德境界比较,得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异同,一是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一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整体,后者是一种超道德的境界,其行为是“事天”。
    最后,再次举例阐释“觉解程度”对理解人生四种境界内涵的意义,让学生最直观的理解这四种人:自然境界的人没有觉解,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这种天人合一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因为他没有任何觉解。他也顺应自然,但与花花草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只是一种被动的顺应。我们称之为“纯人”。如果只觉解到自己,心里只装得下他自己。这种人我们称之为“俗人”。这个人觉解程度进一步扩大,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到了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的人看来,他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所以他能够为社会做事,我们称之为“贤人”。孔子说:“贤哉回也!”就是表扬颜回的。所以孔子不时要提出来给其他学生做一做榜样。如果再进一步扩大,觉解程度与客观世界合为一体,完全重合,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那就成了“圣人”。这也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一种理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人生的境界》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