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蚂蚁,你真爱劳动!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来,让我们把第一段再美美的读一读,好好的夸夸他们吧! [评:到这里,文本和学生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得到了升华。] 师:不光我们看到蚂蚁在搬粮食,蝈蝈也看到了,他们是如何表现的?(放时间让学生读书,约3--4遍)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什么是“乘凉”? 生:夏天很热,大树的叶子能遮住太阳,人就可以在大树下凉快。 生:什么是“自由自在”? 生:自由自在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那蝈蝈在“自由自在”的干什么? 生:蝈蝈有的唱歌,有的睡觉。 师:明白意思了,同桌两个比赛着再读读这一段。 师:小蚂蚁这么勤劳,蝈蝈为什么要笑话他呢? 生:蝈蝈觉得天这么热,蚂蚁还要搬粮,食,真是太傻了,还不如去乘凉。 生:蝈蝈笑话蚂蚁,是因为他觉得离冬天还远着呢,现在搬粮食还太早。 师:你也这么想吗? 生:不!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就讲给蝈蝈听吧。 生:蝈蝈,你别笑话别人,多没礼貌,快向蚂蚁道歉。 生:蝈蝈你是个懒惰的家伙。 生:蝈蝈你别那样做了。 师:那蝈蝈该怎样做? 生:蝈蝈快准备粮食吧,不然到冬天你就要饿死了。 师:我想蝈蝈听了同学们的话一定会惭愧的。 [评:思想的闸门一旦开启,学生思维便一泻而出。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得以实现,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三、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师:现在,我们再将课文完整的读一读,看看和刚上课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比刚开始熟练了。 生:比开始读得有感情了。 生:比开始读得美了。 师:是吗?这么好听的故事要是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多好哇!(指导看图背诵) 四、围绕主题,总结升华 师: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我们要学习小蚂蚁做个勤劳的孩子。 生:只有劳动才能过得好。 生: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 师:还有问题吗? 生:蝈蝈是蛐蛐吗? 生:蝈蝈是益虫还是害虫?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动脑筋的孩子,学了课文后又提出这么多问题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问题的答案是老师现在告诉你呢,还是你查出来告诉大家? [评:多有特色的结尾,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通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通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通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通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