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课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
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
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出示天安门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_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实录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
“非常壮观”读重一些。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_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实录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
(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
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
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
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
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 字 
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较,
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多想去看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课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