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D >> 第一次真好 >> 正文

 

《第一次真好》教学案例

导言
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是一篇精美的小散文,文章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
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
彩。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易学,通过阅读,学生应当懂得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
含义,珍视“第一次”,而不去尝试不必要的“第一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学时我引导他们按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
这么写”的方法,自学课文,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丰
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讲述自己的第一次,
如第一次和父母旅游,第一次到新学校独自报到,第一次当护旗手……学生们挑选了自
己最快乐的最精彩的第一次,也快乐地叙述了第一次的不如意,如第一次独自在家,第
一次被老师批评……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收获。因为这正印证了课文中的句子“第一次的
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
就愈益多姿多彩。”在谈到“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时,尽管我已做好思想
准备,但我还是惊讶地听到这串声音:
实录
“第一次犯罪,真好;第一次吸毒,真好;第一次杀人,真好;第一次坐牢,真好……

不用寻找,我也知道这声音的来源,我还知道紧跟其后的必是一阵哄堂大笑,和“适当
的”拓展延伸。这已成习惯。果然。
这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在我的语文课上,他大胆发言,思维敏捷,不时用“妙语”掀
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实实在在地说,他的发言有时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听他班主任说,除了语文课,他都在写小说。对于他的小说创作,我开始是鼓励的
赞赏的,在作文评讲时他也总是乐于展示作品,欲罢而不能。但看得多了,我和学生都
有了一种厌烦:作品中总是魔呀、鬼呀、杀呀、炸的,总之血腥味太重。况且思维的跳
跃性太大。于是我便对他采取了冷处理。
今天的这番话,他是真的这么想么?
师:***的仿句练习,从语法上讲并没有错,大家笑什么呢?
生1:老师,这话不对。犯罪不值得提倡,不能说“真好”。
***;为什么不能,这也算是人生中第一次,从无到有为什么不好?
生2;书上明明说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就说明不一定都好,犯罪的经
验不能说是愉快,所以不能说“真好”。
***:那你看看书好不好?文章第三段“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有多少‘第一次’值
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难道第一次犯罪不是这
样吗?难道不是吗?给我一个理由。
(***的神态有点霸道,语气盛气凌人。下面开始哄闹了,有的说:“你怎么知道,难
道你犯过罪吗?”)
生3;书后面第二题练习3就提出“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可是前面还有三个字“为什么?”看到没有?(随后便是脏话)
(***的不恭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愤怒。这不仅是语言理解问题,也是思品问题了。)
师:***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思考。首先应表扬他善于思考,他准确地捏住了这篇
文章的三寸,这个问题是全文的难点。(我看到他在得意洋洋地点头,但其他学生表现
出不悦。)我们怎么来突破这个难点,也让***心服口服?现在请大家先讨论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
(数分种后,学生决定,万变不离其宗,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文章出发——从文章中找
答案。)
生4;题目“第一次真好”,主要抒发的是个人的内心情感。而犯罪、杀人等等,应该
说是一种行为,我认为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生5:作者看到秋日风情图,“心头充满喜悦和新奇”;看到十姊妹鸟的雏形,感觉是
“惊喜”。而犯罪、坐牢等并不能给人带来愉悦之情。
生6:第五段所列举的几个第一次,比如坐飞机、看到雪,作品印成铅字,这都是与己
有利,与人无害的事,是新鲜的刺激的,令人回味无穷的个人行为。犯罪对自己来说,
确实可能新鲜刺激,但对他人来说,是不负责任的有害的行为。
***:文章最后一段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
生活应该是喜怒哀乐俱全的生活,有满意的生活、也有痛苦的生活。对一般人来说,别
人不敢尝试的犯罪我去做了,我有犯罪的快感,也可能有犯罪的痛苦,而这些是别人不
曾有的,也不会有的。我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感受。我明白了犯罪的坏处,不想再犯罪了
,我改过自新,由坏变好这种成功的喜悦也是别人所没有的。这些第一次在人的一生中
是不可多得的,所以肯定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不正好说明“生命中的第一次
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吗?
生7:***,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愿你珍重第一次。”人们所愿珍重的多是美好的事物,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倡导的第一次,也是美好的感受和印象,而不应该是“为赋新诗强
说愁”一般的故意逆反的行为。老师不是说过;理解文章应当联系文章主旨吗?
生8:况且仿句练习应当做到神似和形似,不应只追求形式上相同,还要和例句的思
路、主题保持一致。在这里,“第一次犯罪,真好”和前文根本不在一条思路上。
生9:***,你可注意到,按你的思路,也可以说“第一次跳楼,真好。”可要想好,这
种第一次能尝试吗?恐怕你感觉到了这种与众不同时,你说不出来也改变不了了。(众
人哄笑)
师:***勤于思考,大胆发言,在这点上我们应大力表扬。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多思多问,敢于向他人挑战,在挑战中端正思想,在挑战
中提高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学得更快懂得更多。***想到了,也做到了。同学们的表现
同样令老师满意。在这节课上,你们不仅分析了问题解决了问题,靠自己的努力还突破
了课文的难点,并且懂得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
也能轻松过关,我班不会再说“第一次犯罪,真好”了。
教后反思
1、1加1等于2,正确;“第一次犯罪,真好”,思想不正确。这是谁都明白的答案。可
1加1为什么等于2,第一次犯罪为什么不好,却很难说清。本文的难点就是这样在学生
不经意的仿句练习中出现,又在学生自主分析中落实的。
2、这孩子并非不知道这句话的不合理,可为什么故意挑衅?是为了“亮相”还是为了
对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我想,此中答案应该有三;一是他的个性,想出奇制胜,想标新立异;二是这个时
期的学生心理未必成熟,往往容易偏激地看待问题;三是由于社会某些方面的不当影响
,导致教育的误导,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只满足于寻找刺激。
为了学生的自尊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师生冲突和生生冲突,在方法上老师应是导游员
,注意探清方向;老师应是消防员,注意“熄火灭火”,而不可火上浇油。
  3、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只是一纸文字。语文作为一
种工具性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章,也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古人说“文以
载道”,即使到今天,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4、我理解了教育机智。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
活动中,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教师不必一语道破天机,但适当地顺水推舟,也能化险
为夷。当然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此时巧妙地“踢踢皮球”,不仅不会损
坏老师的形象,还可能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第一次真好》教学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