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玛拉沁夫

玛拉沁夫,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入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习。历任《内蒙古文艺》编辑,内蒙古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协内莆古分会副主席《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

目录

创作简历
历史评述
朋友记述
文学领路人
文学之家
人生经历
主要作品

 创作简历

  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6年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原》)上部出版,这部小说反映了内蒙古察哈尔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运动和解放战争初期所进行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以及同民族上层分子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终于获得解放的斗争生活。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生活道路和个性的人物。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抒情笔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解放后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此外,先后出版的还有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1954)和《花的原》(1962)﹑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1980)﹑《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1982)等。 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及《玛拉沁夫文集》(7卷),分获全国性文学奖或电影文学奖。
  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
  玛拉沁夫的创作,著力描写的是草原生活,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其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茅盾在《〈花的原〉序》中曾说,“玛拉沁夫的作品,好处就在它们都是从生活出发”,他的作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是浓郁而鲜艳的”,“写草原风光,笔墨轻灵而明丽”。玛拉沁夫的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俄﹑日﹑法﹑世界语等文字。

 历史评述

  玛拉沁夫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一位少数民族 作家。他的作品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他不仅为内蒙古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玛拉沁夫1930年出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旗黑城子村(现为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可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科尔沁草原度过的,曾在开鲁读过书;他一直把科尔沁草原视为他的第二故乡。1945年冬,他参加了八路军,年仅15岁,跟随部队战斗在科尔沁草原上。由于他爱好文学和写作,后来到文工团从事宣传和创作,这些不同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1951年,21岁的玛拉沁夫作为工作组成员,来到通辽市科左后旗做群众工作,他得知伊胡塔苏木伊和包力皋嘎查青年妇女塔姆,赤手空拳同一名越狱逃犯展开英勇搏斗的真实故事,就以塔姆的形象为主人公,经过反复加工,创作出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在我国最权威的文学期刊1952年1月号《人民文学》首篇。一时间这篇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各族各界读者的喜爱,并得到了文艺界的重视和赞赏,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被看作是一篇“写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力量,用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们”的好作品。同年,他与人合作,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后来拍成影片《草原上的人们》,此片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故事片奖。1952年秋季,玛拉沁夫进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深造,得到文艺界老前辈丁玲艾青田间赵树理、康濯等一些著名作家的热心指导,特别是老作家、时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丁玲亲自担任他的辅导员,为他以后文学的创作夯实了基础。1954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是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作家会员。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草原之冬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玛拉沁夫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