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位母亲说,她给10岁的儿子买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有世界名著《高老头》,但儿子把《高老头》拿在手里翻了几下,就彻底跟它再见了,还说"我晕!根本看不懂!"。更糟糕的是,这以后,只要是母亲推荐的书,儿子一律不看。
所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就比较重要了。我认为第一是要让他们找到自己喜爱读的,然后教学生一些常规的阅读方法,比如:写一些读书札记,谈心得,谈感受等;其次,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对读名著先有个了解,增加其阅读欲望;第三、可以结合电影电视阅读或结合戏剧情景交融阅读等。
其实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把读经典名著当作一种愉悦身心的快乐。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这就得注意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我曾这样做过:每周要求学生读一本文学方面的书,在周末写一份自己对读这本书的感想,开始的时候学生是当做任务来完成的,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再需要我提醒,他们自己很乐意就完成了。我还经常这样对学生说:“大家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来读,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想象成你正在玩一种精彩的游戏就可以了。”虽然这样的比喻不大恰当,但是学生试着这样做了后,觉得效果不错。就这样,学生自己就喜欢读书了,自然而然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入一些名著的内容,这能给学生一些向往,初中学生比较好奇,他们也就希望自己能够像老师一样。所以他们就自己会去找一些相关书籍看的,这样很容易就让学生能够对读名著产生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现实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兴趣。
四、 怎样指导中学生阅读名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中学生阅读名著呢?
首先,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其次,作为指导阅读的老师,我们自身也应该积极提高文学名著阅读水平。王富仁教授认为:“前提是提高教师自由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兴趣、精力只集中在升学率上,那无论怎样努力去引导,都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关键不在于教师怎样做,首要的是端正观念。”“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读者,是一个懂得欣赏文学的人,一个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文化视野和精神素质,从而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者。”一言以蔽之:作为学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守门人”和“推动者”的教师,关键是要端正认识.提高自己的阅读修养。
再次,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
第三,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记其中优美的词句,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使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几个同学还可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
第四,可以把古典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去演,也可以请一些作家进行导读,也可适当地看一些经典的、表演也很好、语言也很美的用名著改编的电影。作家赵丽宏说:“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主要就是阅读,读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名著。通常学校会想方设法地借来一些电影放。很多同学以前对这些世界名著没有兴趣,但看了电影后,就开始非常自觉地去读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