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出示大屏幕
出示大屏幕
五、初读全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
2、试读。
3、请学生读。
评价
4、标节奏
谁能更清晰的把节奏读出来?
5、齐读。
1、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和大家一起交流。
2、以“我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发言。
小组合作。
赛读。
七、体会诗情
1、读课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喜)
2、诗人因何而喜?
(好、知时节、润万物)
并联系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
启发:你读着读着,从哪一个字或词特别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并说明原因。
分联分析,根据学生情况补充。
一二句:好、知
三四句:潜、润、细
五六句:俱黑
七八句:湿、重
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3、背诵全诗。
八、总结
1、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九、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的一堂公开课教学设计,我想要探讨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我总结到一个词——诗情画意,即让学生从读入手,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整堂课下来,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一、以读带动课堂,分层次达到目标,遵循了教学规律。这样,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浓厚。在朗读上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1)让学生读出节奏,读通。(2)让学生读出韵味。(3)让学生译读,读懂。(4)悟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意境,体悟情感。
二、注重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对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做得相当好。另外,对词语的品析,相互间交流得认真、详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轻松的便将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意境美,受到浸染。
不足:
一、译读的环节突出不够,有影响学生掌握诗意的嫌疑。
二、时间把握上有问题,导致最后结尾匆忙。
一堂课下来,总是得失兼有。教学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更远。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