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 正文

 

[图文]《勾践灭吴》要点

一、字音

  栖(qī)于会稽/栖(qī)息/栖(qī)身/两栖(qī)类动物/栖栖(xī xī,形容不安定)/栖(xī)惶

  冬则资絺(chī)/稀(xī)有/晨露未晞(xī)/欷(xī)/令寡人有郄(xì)

  无不?(fǔ)也/果脯(fǔ)/肉脯(fǔ)/胸脯(pú)

  疾疹(chēn)/疹(zhěn)子/麻疹(zhěn)/轸悼(zhěn dào,悲痛地哀掉)/鸡胗(zhēn)子

二、词类活用

  (一)例句

  (1)有能助寡人谋取而退吴者

  (2)以待乏也

  (3)虽无四方之忧

  (4)时雨既至,必求之

  (5)无乃后乎

  (6)吊有忧,贺有喜

  (7)然后卑事夫差

  (8)宦士三百人于吴

  (9)今寡人不能

  (10)洁其居,美其服

  (1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2)必庙礼之

  (13)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14)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15)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名词的活用

  A. 名词活用为动词

  (5)后——落了后(太迟了)

  (8)宦——选派(本为官宦)

  (12)礼——恭敬地对待

  (13)?——给他食物吃(?,干粮,泛指食物)

  B.名词作状语

  (4)时——按时

  (11)庙——在庙堂上

  动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9)能——能力,才能(不能——没有才能)

  B.动词的使动用法

  (1)退——使……撤退(勉强释为打退,则不准确,因为原句是:“谋取而退”即:谋取划使吴退兵)

  形容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2)乏——物质匮乏的时候

  (3)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6)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喜事

  (15)耻——羞恶之心

  B.活用为动词

  (7)卑——降低身份做奴仆

  (14)耻——羞辱,侮辱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0)洁——使……洁(打扫干净)

  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装)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吴国与越国,是相互仇恨、相互敌对、相互征战的国家。

  (2)此寡人之罪也

  --这是我的过错。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哪几个人的过错。

  (4)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是我的过错。

  2、省略句

  (1)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2)(与之成)不可!(省主语--与越国订立盟约的事)

  (3)纳之(于)太宰嚭(pǐ)(省略介词于)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5)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6)(勾践)无不?(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3、倒装句

  A 介宾短评后置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国之国耻吾君

  (2)乃号令于三军曰

  --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3)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又有于(此)此美者……

  B 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有何四、通假字

  记死通假字,丰厚语言知识的积淀,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该记的知识点必须记死,这样,经过日积月累,才能不断丰厚自己的知识积淀,才能增长能力,从而收到"举其一而反其三"的功效。

  通假字是学习文言文的障碍之一。不过,一旦掌握了它们,便可终生受用。

  下表囊括了这篇课文的通假字,它有助于同学们对通假字的理解和识记。

[同步课堂]《勾践灭吴》要点 

  五、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吴王夫差 《国语·吴语》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行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人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垂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棰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然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注]

  ①宥(yòu)赦:原谅,宽容,赦免

  ②繄(yī)住,只是搰hú,据

  ③槃匜(pán yí):即盘匜,洗脸洗用用的器具

  1.下列绿色的词在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广侈吴王之心

  ②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A ①扩大吴王思想上的侈靡

  ②使死人重新站起来

  B ①扩大吴王思想上的侈靡

  ②起死回生

  C ①使吴王侈靡的心更加膨胀

  ②使死人重新站起来

  D ①使吴王侈靡的心更加膨胀

  ②起死回生

  2.下列句子绿色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

  A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

  B 孤不敢忘天灾

  C 越国因贡献之邑也

  D 孤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3.下列各句括号中为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之)喜其民,以(之)广侈吴王之心

  B (吴)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C (越)既罢弊其民

  D (勾践)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确切的一项是( )

  A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

  --已经使得百姓十分被敝了,如今上天又夺了他们的衣食

  B 昔者越国见祸,行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

  --过去越国遭了祸,得罪了吴王您,又劳您的大驾,亲自去征讨越国

  C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越国孤立无援,连天灾都不敢忘,又怎忘掉大王您的恩赐呢

  D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有谚语说:"狐狸埋下的东西,狐狸又挖掘出来了,而不见一点功效。"

  5.下面的话分编为4组,分句间语意关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

  ②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

  ③君王不以鞭棰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④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

  ⑤狐狸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⑥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

  A ①/②⑥/③④/⑤

  B ②/③④/①⑤/⑥

  C ①/②③/⑥/④⑤

  D ②/①③/④⑤/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吴王夫差起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也起兵迎敌。大夫文种向越王献策不可硬拼。不如一面部署军队防御,一面派人去婉言求和。越王接受了他的建议

  B 文种认为:向吴国婉言求和,会麻痹吴国的斗志,会使吴王贪婪的野心更加膨胀,一旦吴国滥征伐使百姓疲敝,越国就可以去收拾残局了。

  C 大臣稽郢代表勾践向吴王请和:先竭力称颂吴王,使他丧失警惕;又佯称勾践拟献上一双儿女与吴王订盟。

  D郢引用谚语指出事务具有的两面性质,诚恳地希望吴王夫差能够"秉义度利"与越国订盟。

  答案

  1、2、3、4、5、6、

  C B C C A C

  

  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叙》、刘熙《释名》)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一年二学期期中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文]《勾践灭吴》要点,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