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宾馆客房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一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90元,谢谢! 问题:这张小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7、读文答题。(2分) 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一声撞在了玻璃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是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使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多次碰壁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活活饿死。 ①给文中的“鲮鱼”赠送一句激励的话:(1分)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走进《童趣》,和作者一起体会物外之趣。(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童稚( )(2)鹤唳( ) (3)土砾( )(4)丘壑( )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2分)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驱之别院( ) 3、请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1分)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 它们分别指的是 (1分) (3)、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3分) 4.“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9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分)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分)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3、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 “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 (2分)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从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 (2分)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