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政治 >> 正文

 

[组图]德国概况

[国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国庆日]
10月3日(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日)

[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纳粹德国设在波兰境内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日,1996年1月3日确定)

[民主日]
5月7日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跨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国徽]
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由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谱写。1922年,魏玛共和国第一任帝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国花]
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
 

[国鸟]
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国石]
琥珀 

[国家政要]
霍斯特•克勒,联邦总统,1943年2月22日出生。图宾根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曾在联邦经济部、石荷州州长办公室任职,1990年任联邦财政部国务秘书,1993年任德国储蓄与汇划银行联合会主席。1998年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2000年3月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2004年7月就任总统。已婚,有一子一女。


安格拉•默克尔,联邦总理,1954年7月生于汉堡。物理学博士。1978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联邦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年至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部长。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盟总书记。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已婚。

[自然地理]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020. 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人口]
 8250.1万(2004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有728.8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居民中31.75%的人信奉基督教,32.06%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02年底)。

[首都]
柏林 (Berlin) ,人口:338.7万(2001年9月),年平均气温约8.6℃。

[行政区划]

法兰克福

慕尼黑

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4808个地区。16个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简史]

科隆大教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
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政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具有德国国籍的公民都有选举权,每位选民拥有两张选票。第一票用于选出选民所在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选民的第二票用于选举政党。各党获得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和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9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关专利问题的案件)。各级法院设检察机关,任务是对违法、犯罪提出起诉,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联邦行政法院设联邦最高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数名联邦检察官进行工作。德国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联盟90/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的共产党、共和党等。2005年5月12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


[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1956、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议会]
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本届(第16届)联邦议院于2005年10月18日组成,共有614席。各党席位分配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226席,社民党222席,自民党61席,民社党54席,联盟90/绿党51席。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并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至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9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现任议长为彼得•哈里•卡斯滕森(Peter Harry Carstens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州长,基民盟),2005年1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06年10月31日。

[政府]
现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2005年11月22日组成。基民盟主席默克尔(Angela Merkel)任总理。其他政府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劳动部长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社民党),总理府部长德梅齐埃(Thomas de Maiziere,基民盟),内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国防部长容(Franz Josef Jung,基民盟), 经济和技术部长格洛斯(Michael Glos,基社盟),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社民党),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社民党),司法部长居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女,社民党)等。

[司法机构]
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现任院长汉斯•约尔根•帕皮尔(Prof.Hans-Juergen Papier),2002年4月10日就任。


此外还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等。


各级法院相应设有检察机关,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现任联邦检察长凯依•聂姆(Kay Nehm),1994年2月7日就任。

[政党]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现有党员约60万人,党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女)。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主要执政党。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现有党员约17.4万人,党主席埃德蒙特•施托伊伯(Edmund Stoiber)。


  (3)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主要执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超过60万党员,党主席马蒂亚斯•普拉泽克(Matthias Platzeck)。


  (4)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最大在野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约6.5万人,党主席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


  (5)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简称左翼党。在野党。原名民社党,2005年7月17日改为现名,前身是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现有党员约6.1万人,党主席洛塔•毕斯基(Lothar Bisky)。


  (6)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约4.5万人,党主席克劳迪娅•罗特 (Claudia Roth,女)和莱恩哈特•比蒂科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


  (7)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目前党员约4500多人,主席海因茨•施蒂尔(Heinz Steher)。

[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三,连续三年保持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地位。2005年外贸总额为14117亿欧元,其中出口7861亿欧元,增长7.5%,进口6256亿欧元,增长8.7%,盈余1605亿欧元。国内资产投资增加4.0%,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5%,私人消费支出增长1.4%,公共消费支出下降0.4%。劳动生产率较上年提高1.2%。国家财政赤字74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全年共有36843家企业破产,比2004年下降了6%。通胀率和失业率分别为2.0%和10.5%。国民收入16850亿欧元,增长1.6%,人均约为20400欧元。2003年社会福利总支出为7328.86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88%。2004年国家负债总额达13950亿欧元(人均16908欧元)。


  2005年德国经济主要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2440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200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9%。

  货币名称:欧元,1欧元=100欧分。

  2005年平均汇率:1欧元=1.2520美元

  通货膨胀率:2.0%。

  失业率:11.1%

  (资料主要来源:联邦统计局)


  【资源】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为111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水域占2%。


  【工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含建筑业)589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工业就业人数约112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31.2%。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近几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天然气(亿兆瓦小时) 1.97 1.96 2.04

  无烟煤 2736 2636 2587

  碣煤 17893 18171 17906

  汽油 2478 2498 2466

  柴油 2482 2770 2944

  取暖油 2965 3021

  小轿车(万辆) 549 551 560

  水泥 3046 3224

  纸 139.9 133.5 133.1

  塑料 1353 1520 1487

  电视机(百万台) 19.4 14.9 16.4

  啤酒(亿升) 106 102 98.9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农牧业】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03年共有农业用地1701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83万公顷。2003年农林渔业产值为218.1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2%。农业就业人口92.8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4%。


  2003年有农业企业42.1万个,以中小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40.4公顷。2003年森林面积904.5万公顷,有林业企业24.5万家。


    近几年德国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谷物 4971 4339 3955

  马铃薯 1150 1114 981

  甜菜 2473 2679

  水果 119 104 109

  葡萄酒(亿升) 9.08 10.14 8.29

  蔬菜 253 255 260

  猪存栏数(万头) 2595.8 2625.2 2649.5

  牛存栏数(万头) 1422.7 1373.2 1338.6

  羊存栏数(万头) 277.1 272.2 269.7

  牛奶 2819.1 2787.4 2853.3

  鸡蛋(百万个) 10122 9937 9374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服务业】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200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470.6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1.3%。


  近几年德国服务业产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1 2002 2003

  服务业总产值 13439.1 13791.2 13873.5

  商业、饭店业、交通 3598.2 3650.0 3553.4

  金融、租赁、企业服务 5723.2 5899.7 6028.9

  其他公共及私人服务 4117.7 4241.5 4291.2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64.9% 65.4% 65.2%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德国旅游,2003年旅游过夜人次共3.15亿,其中国内游客入住约2.76亿人次,外国游客约0.39亿人次。2003年德国有各种旅馆5.38万家,床位252万个,旅游业收入203.18亿欧元。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石宫,德累斯顿廊等。

  (资料主要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交通运输】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2003年,德国货运总量36.07亿吨,其中公路运输总量27.44亿吨,铁路2.97亿吨,内河2.2亿吨,海运2.51亿吨,管道9230万吨,航空230万吨。客运总量103.71亿人次,其中铁路20.28亿人次,公路81.11亿人次,航空1.21亿人次。


  铁路:2002年铁路总长44324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长约19751公里;有机车13628辆,客运车厢11945节,货运车皮约18.7万节(包括铁路自有及租用车皮);2003年客运量20.28亿人次,货运量2.97亿吨,国内运量1.96亿吨,约785亿吨公里。


  公路:2003年各类公路总长约4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万公里,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第四。2003年全国注册机动车共5408.2万辆,其中小轿车4502.3万辆,卡车258.6万辆。公路货运量为27.44亿吨,国内货运量26.19亿吨,2909亿吨公里;客运量为81.11亿人次(包括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


  水运:2003年,德国拥有远洋商船482艘,总吨位579万吨,货运量2.55亿吨。2002年全国海港吞吐量为2.46亿吨,2003年2.55亿吨,其中汉堡港区两年吞吐量分别为8672.4万吨和9356.2万吨。2003年内河航道总长7472公里,可运营船舶4720艘,货运总量2.525亿吨,582亿吨公里。国内货运量534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2.55亿吨。


  民航:民航运输业发达。2002年共有各类民航企业347家,各种商用飞机1876架。2003年民航客运量1.21亿人次,货运量233.3万吨,其中国内货运量10万吨。2002年民航运输业的营业额167.26亿欧元。法兰克福机场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2003年进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827.2万人次和154.1万吨。


  管道:输油管道总长约2370公里,2003年输送原油9231万吨,国内输送量2100万吨,154亿吨公里。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财政金融】2004年德公共财政总赤字为651.31亿欧元,公共债务总额高达13949.5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3.78%。2004年公共财政(包括联邦、州、市镇三级政府财政、欧盟分摊份额及社会保险)总收入9248.67亿欧元,总支出9901.03亿欧元。


  近三年联邦政府财政状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1 2002 2003

  收入 2918.98 2466.83 2415.32

  支出 2649.72 2793.44 2807.06

  余额 269.26 -326.61 -391.74

  (注:余额部分包括财政统计时的技术性误差)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2003年12月,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及黄金债权约合365.33亿欧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及特别提款权为76.09亿欧元,截止2004年2月,德国联邦银行的外汇储备为334.23亿欧元,外债29699.85亿欧元,债权31770亿欧元。


德国商业银行大楼

  德国主要银行:(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2004年底总资产额为2930亿欧元。(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达8200亿美元,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2004年底资产总额为8525亿美元。(3)德累斯顿银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增持其股份到96%。2004年底资产总额为5240亿欧元。(4)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宣布进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4年底资产总额达4674亿欧元。(5)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4年底资产总额约为4200亿欧元。


  【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全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1986~1990年,德国的出口额曾为世界第一,从1991年起次于美国。继2004年之后,2005年连续第三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大国的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5年德国出口7861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5.0%),进口6256亿欧元,外贸盈余1605亿欧元。近几年来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2 2003 2004

  出口额 6513 6645 7861

  进口额 5185 5345 6256

  差额 1327.88 1299.21 1605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2003年同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亿欧元)


  出口额 进口额  差额

  法国 753.01 522.04 230.97

  美国 648.02 402.65 245.37

  英国 610.58 343.13 267.45

  意大利 524.42 349.64 174.78

  荷兰 454.91 478.65 -23.74

  比利时 411.64 285.00 126.64

  奥地利 394.34 242.37 152.97

  西班牙 368.10 173.13 194.97

  瑞士 279.53 214.15 65.38

  中国 209.96 324.56 -114.60

  (资料来源:2004《德国统计年鉴》)


  【对外投资】2002年,德国在外国直接投资累计6515.05亿欧元,较上年减少495.85亿欧元,减少7.08%。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方工业国家,为5585.71亿欧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5.7%;其中在欧盟国家投资2766.43亿欧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42.46%,在发展中国家投资489.70亿欧元(不含中国及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占对外投资总额的7.5%。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对外援助】官方对外援助主要以财政合作(提供优惠贷款)和技术合作(免费派遣专家、提供设备及培训人员等)方式进行。2002年德官方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为56.5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0.27%,其中62.5%用于双边援助项目,最大的受援国依次是塞尔维亚和黑山(5.64亿欧元),中国(1.59亿欧元),阿富汗(9820万欧元), 印度尼西亚(8320万欧元),巴基斯坦(8080万欧元),喀麦隆(7110万欧元),埃及(6570万欧元), 约旦(5420万欧元), 赞比亚(4690万欧元)和越南(4420万欧元)。双边发展援助为35.31亿欧元,亚洲及大洋洲9.598亿,占27.2%;非洲为10.69亿,占30.0%;中南美洲3.77亿,占10.7%;东南欧及前苏联地区6.02亿,占17.0%。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外国资本】2003年,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额累计为3060.42亿欧元,较上年减少220.74亿欧元,增长7.77%。投资主要来自荷兰(580.47亿欧元)、法国(452.01亿欧元)、美国(420.64亿欧元)、英国(348.09亿欧元)、瑞士(231.96亿欧元)、日本(102.28亿欧元)和比利时(70.81亿欧元)。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化工、金融等部门。

  资料来源:2005年《德国统计年鉴》


  【著名公司】(1)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Daimler-Chrysler AG),1998年由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主要生产各种车辆、飞机发动机和内燃机等。2004年公司雇员总数38.5万,年产汽车472万辆,总销售额1421亿欧元。董事长蔡澈(Dieter Zetsche)。通讯处:Daimler-Chrysler AG 70546 Stuttgart 。(2)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1847年成立,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气设备、电子元件等,2004年公司雇员总数43万,销售额752亿欧元,董事长柯菲德(Klaus Kleinfeld)。通讯处:Siemens AG 80333 Muenchen。(3)大众汽车股份公司(Volkswagen),成立于1938年,主要生产销售各式汽车、发动机和有关配件,2004年雇员总数34.25万,年产汽车509万辆,销售额为889.63亿欧元,现任董事长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通讯处:Volkswagen AG 38436 Wolfsburg。(4)巴斯夫集团(BASF):又称巴登苯胺苏打公司,1865年建立,主要经营石油、化工产品和药品等,2004年公司雇员总数8.2万人,2004年销售额375亿欧元,董事长于尔根•汉姆布莱希特?Juergen Hambrecht)。通讯处:BASF AG 67056 Ludwigshafen 。(5) 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 Group),成立于1890年,主要提供保险、风险管理咨询及投资理财服务,2004年公司雇员16.2万人,保费总收入969亿欧元,年赢利为22亿欧元,董事长米夏埃尔•迪克曼(Michael Diekmann)。通讯处:ALLIANZ AG Koeniginstrasse D-80802 Muenchen。

[人民生活]
2005年德国国民收入16850亿欧元,人均约20400欧元。工人平均月工资收入为2460欧元,每小时平均工资为15欧元。生活费用价格全年涨幅为1.6%。


2003年,每100个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字如下:轿车102.0辆,移动电话114.2部,录像机81.4台,卫星电视接收器38.9部,有线电视接口54.5个,电脑84.9台,固定电话120.5部,电视机145.5部,冰箱115.3台。2002年,德国共有住房3793.1万套(所),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2001年共有医院2240所,病床55.27万张,平均每千人有病床6.7张;共有医生29.8万人,平均每千人有医生3.6人。

[文化教育]

德国啤酒节

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文化】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教育】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相当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2004年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的开支为919.10亿欧元,占财政总支出19.65%,国内生产总值4.22%。

  2003/04年度德国有各类学校及学生、教师数字如下


  学校(所) 学生(万人) 教师(万人)

  各类中小学

  及学前班 40464(2002)978.0 67.6(2002)

  职业学校 9580(2002) 271.2 11.7(2002)

  大专院校 366 140.9 43.1(2002)

  2003/2004年度德国著名高等学校情况如下:

  高等学校 建校年份 学生数 留学生数

  科隆大学 1388 59719 6117

  慕尼黑大学 1472 46203 7405

  明斯特大学 1780 43273 3367

  法兰克福大学 1914 42575 7252

  柏林自由大学 1948 40840 5722

  洪堡大学 1810 36423 4859

  柏林工业大学 1799 29783 5849

  海德堡大学 1386 24745 4934

  (资料来源:2004年《德国统计年鉴》)
 

[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04年出版日报345种,2004年第三季度日报发行量2602万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2004年第四季度发行量为374万份,其它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南德意志报》,43.7万份;《法兰克福汇报》,37.7万份;《时代》周报,47.2万份;《世界报》,20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108.7万份。2004年有各类杂志近万种,总发行量12448万份;各种专业刊物约3600种,总发行量1545万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2004年第四季度发行量约100万份,《焦点》81万份。


  通讯社:(1)德意志新闻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德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其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的和750余家国外的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德新社通过卫星、电传等通讯手段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发稿,每天约发6万字,内容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99%。(2)德意志电讯社:1971年成立,总社在波恩,主要向国内报纸提供新闻稿,对外只用德文向瑞士、卢森堡发消息。德统一后,该社与前民德的德通社合并。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通讯社:福音教新闻社、体育新闻社、联合经济新闻社等。


  全国主要广播电台:(1)德国广播电台,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2)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此外还有11家州电台。


  全国主要电视台:(1)德国电视一台(ARD),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2)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另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如德国电视台的1 PLUS和私营电视台如SAT 1、RTL、PRO 7也拥有大量观众。


  (资料来源:www.bdzv.de, www.vdz.de )

[军事]
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于1955年11月。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联邦安全委员会,联邦总理任主席。军队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现任总监沃尔夫冈•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2002年7月上任)。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9个月。2003年5月,德国公布新的《国防政策方针》,明确界定德军的最主要任务不再是国土防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和处理危机”,包括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要时可协助警方在国内执行反恐任务。

  德军现有25.09万人,其中陆军10.65万人,海军约1.89万人,空军约4.6万人,其余为技术服务人员等。2005年度国防预算为239亿欧元。北约在德国驻军中美国约7.3万人,英国1.67万人。

  2004年,国防预算总额约240亿欧元,占联邦政府财政年度预算的9.6%,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北约在德驻军中美国约73000人,英国16700人。德军目前参加海外行动的人数约为7000多人。
 

[名胜]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 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 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 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无忧宫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 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 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 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喷泉 是用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为精美、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门廊面对一座大喷泉。瑰丽的首相厅的天花板装潢极富想像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廓,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当年普鲁士国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 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整个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历史名人]

康德

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但更醉心于艺术和自然科学,1770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深受卢梭等先进思想影响。次年结束学业,回到故乡当律师,但主要精力却在文学创作。从1775年,他在魏玛公国从政十年,任魏玛公国枢密院顾问,主张改革,但未实现。歌德一生勤勉写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数量之大达到惊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后手定本》达40册,他逝世后的补充本《歌德遗著》达20册。写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著作。


贝多芬
(1770—1827年):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城,自幼随父学钢琴。1787年曾经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2年定居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反动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以及《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一个绅士家庭。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当过六年家庭教师,后在纽伦堡中学当校长。1816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死于霍乱。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5年拿破仑兵败后,曾在银行工作。1819年后,曾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在柏林时结识法恩哈根·封·恩泽夫妇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凯等。恩泽夫妇家的文学沙龙是柏林的文学中心。在它的影响下,海涅的第一部《诗集》于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发表《悲剧——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继续写诗,完成了《还乡集》。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还乡集》增订后与《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纪游》中的第一部分组诗,于1826年汇编为《旅行记》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1827年《旅行记》第2卷出版。从英国旅行回到汉堡后,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发表的大部诗歌,奠定了海涅作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记》第3卷出版。以后海涅陆续发表了《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的家》、《德国近代文学史略》、《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亡录》、《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文章和诗歌。1848年5月完全瘫痪,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后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门德尔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父母均为犹太人。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自幼喜爱贝多芬、莫扎特和韦伯的音乐,自学钢琴和作曲。同时,也受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的戏剧影响,15岁时就写了一出5幕的诗悲剧,晚年又受叔本华、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影响。1833年夏天在维尔茨堡担任歌剧指挥,并开始歌剧创作。1840年写成《黎恩济》,1841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1843年被任命为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指挥。1845年演出他根据德国传说所作的《汤豪塞》。1849年后,在国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环》的全部写作,并于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罗伊特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罗亨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论德国音乐》、《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以及《歌剧与戏剧》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乐戏剧的舞台作品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特点是都是由自己创作的(包括情节、人物、剧词、表现方法和音乐)。他对音乐形式本身从不感兴趣,只把它作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现手段而已。他彻底改革了作曲的技术,从而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导致表现主义音乐的形成。


马克思 (1818-1883年):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和燕妮结婚并迁居巴黎。1844年和恩格斯会见,合著《神圣家族》(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1847年11月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1848年2月发表与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回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0年被驱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1864年在伦敦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开展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和先他两年逝世的夫人燕妮一起,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1820—1895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还未毕业,就到不来梅一家大贸易公司经商,1841年在步兵炮团服兵役,同时在柏林大学听哲学课,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2年9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其父与人合营的企业工作。1844年在巴黎与马克思相见,并于当年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同年春迁居布鲁塞尔,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2月又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曾亲自参加武装起义。1850年11月重返英国经商,在经济上支持和帮助马克思。参加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工作。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1885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1889年领导建立第二国际。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贝尔托·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省奥格斯堡镇。年轻时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他一直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戏剧理论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剧作有:《母亲》、《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等等。

[外交]
2005年,施罗德政府继续谋求德政治大国地位,在大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仍对外交保持一定投入,积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有关努力受挫。11月德政府发生更迭后,默克尔政府在总体保持对外政策连续性的同时,着手对德外交政策,特别是对欧盟、跨大西洋关系及对俄政策进行初步调整,并为欧盟12月首脑会议就中期预算等问题达成妥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德国视法国为在欧盟内最重要和最密切的伙伴,德法关系是德欧盟政策的核心和德对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战后,德主动与法和解,共同推动欧洲联合进程,“德法轴心”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2003年初,德法借庆祝《爱丽舍条约》签订40周年之机重新启动“德法轴心”。2005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60周年之际,时任总理的施罗德应邀作为首位德政府首脑与二战战胜国领导人共同庆祝登陆纪念活动。德法联手反对美对伊拉克动武,两国关系更加紧密。默克尔总理将法作为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表示将继续发挥德法关系的“发动机”作用,同时强调加强德与英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特别是与波兰等新入盟国家的关系。

  德国重视英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国在欧盟的实力和影响,努力拉拢英与德、法加强合作。2003年9月,德法英三国首脑就推动欧盟独立防务达成共识并促成欧盟作出共同决定。2004年11月,英女王应德总统克勒邀请对德进行第4次国事访问。2005年7月7日伦敦系列爆炸案发生后,施罗德总理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默克尔政府强调,将进一步加强对英关系。11月24日,默克尔总理赴英会晤布莱尔,双方商定将重新启动1998年后被搁置的德英政府磋商机制。

  德与其它西欧国家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往来频繁,就欧盟制宪等问题的沟通十分密切。2005年11月,默克尔总理赴西班牙参加欧盟-地中海国家峰会,并与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举行会谈。12月,克勒总统访问西班牙,默克尔总理访问意大利。12月,比利时首相伏思达访德。2006年元旦,默克尔总理在奥地利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第一天对奥进行了访问。

  德新政府成立后,继续重视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积极支持欧盟东扩,不断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合作。同时也利用北约东扩以及德、法、波三国的魏玛三角合作机制加强在中东欧的传统影响。默克尔担任总理不到两周即访问了波兰,表示愿在欧盟框架下继续德波和解进程。


  【同美国的关系】对美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重视维系和发展与美的盟友关系。施罗德政府曾坚决反对美对伊动武,导致德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台后,将重新改善德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德美交往明显增强。2005年底,德外长和国防部长先后访美,美国务卿赖斯访德并会见默克尔总理。2006年1月,默克尔总理访美并与布什总统举行会晤,双方均刻意突出共同点、淡化分歧,强调德美关系得到改善。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及多名议员赴德出席今年2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进一步加强与德及欧方的安全政策协调。


  【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关系】默克尔政府基本保持对俄政策的连续性,坚持两国政府磋商、民间对话等各种合作机制,致力于继续发展和深化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希望俄能成功转型为稳定和实行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认为一个面向西方的俄罗斯是德在解决全球与地区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处理与其邻国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伙伴,也是欧洲及邻近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或缺的伙伴。2006年1月,默克尔总理访俄,表示将继续推动双方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支持俄作为“八国集团”主席国的工作,但同时突出对俄民主、人权等问题的关注。

  德重视发展同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发展,积极利用双边合作以及波罗的海理事会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2006年2月,施泰因迈尔外长访问乌克兰。3月,施泰因迈尔会见了亚美尼亚外长奥斯卡尼扬。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德国认为亚洲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迅速崛起,在未来政治、安全政策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全面加强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与日本、中国、印度和东盟的合作关系。认为德日长期友好,愿保持双方良好合作势头,并加强与日在安全政策方面的协调。认为德印保持着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还有很大潜力。德外长施泰因迈尔今年2月访问日本、韩国和中国。德欢迎在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峰会明确声明欧盟和美国是亚洲的伙伴,并愿与东盟扩大这种伙伴关系。


  【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德重视发展与非洲关系,努力扩大影响。2005年11月,在德总统克勒倡议下,德举办第一届“德与非洲国家伙伴关系”会议,非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南非总统姆贝基等领导人出席。德看好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积极致力于加强与拉美国家在多边体系中的合作。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总体形势:德国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使国际投资、资金和信息流密切交织。新的非对称威胁取代了冷战时期的对称威胁。国家结构受到侵蚀、恐怖主义、不受信任的政权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贫困、社会不公正现象、传染病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凸显,威胁到世界的安全与繁荣。世界变得更加透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其他地区发生的冲突视而不见。世界各国只有在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框架内紧密合作,才能应对这些威胁。主张加强预防外交和多边合作,实现民主、法治、人权并促进全球化的公正发展。


  关于国际反恐:德国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和情报交流,认为反恐应遵循国际法,军事手段应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使用的最后手段,重在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切实解决发展问题,并与伊斯兰国家加强对话。默克尔政府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赞成尽快制定并实施《全面反恐公约》,以便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


  关于欧盟建设:德国认为欧盟是德国和欧洲稳定、安全与繁荣的保证。视欧盟当前的挑战为机遇。支持欧盟宪法条约,认为欧宪是扩充欧洲统一对外和安全政策的基础,批约需要欧洲民众对欧盟行动能力的信任。德在去年底欧盟峰会上成功斡旋中期预算谈判,支持维护《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努力在2007年前使德财政赤字水平重新达标。认为欧盟扩大进程应保证稳定性外流和接纳能力的平衡。德愿做欧盟内部的“调解人”,不忽视任何一方的利益,与各方共同应对欧盟当前面临的问题。支持欧盟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进行入盟谈判。认为欧盟与土耳其开始的入盟谈判需要一个过程,结果未定,如欧盟缺乏接纳能力或土不能满足入盟条件,应继续使土向欧盟靠拢并发展优先伙伴关系。


  关于联合国改革:施罗德政府支持联合国改革并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印(度)、日、巴(西)组成“四国集团”,相互支持“入常”,但“四国集团”提案提交联大表决的努力受挫。默克尔政府上台后仍未放弃“入常”的目标,表示仍愿意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包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认为去年的联大会议就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安理会改革仍停滞不前。今年1月,德与印、巴再次提出有关安理会改革的决议草案,并表示再提案的目的不是要求尽快表决,而是希望联大继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进行讨论。


  关于伊拉克问题:德国反对美对伊动武,伊战后支持伊重建,强调联合国应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不向伊派兵,主张尽早建立伊军队和警察机构,不同意以北约名义介入伊事务。已承诺向伊提供总额为1.93亿欧元的援助,并表示将在巴黎俱乐部的框架内减免伊欠德80%的债务。默克尔政府继续坚持不向伊派兵的立场。今年1月,德政府宣布将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1000万美元伊拉克重建资金,用于为伊建立职业学校,并在年内协助伊方在埃及培训350名水电技术工程师。


  关于阿富汗维和问题:目前,德在阿驻军2500人参与维和任务,在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中出兵人数最多,并负责该部队在阿北部的协调。德军除进行日常治安巡逻外,还协助美培训阿警察。在阿设立了2个地区重建小组。曾3次分别在波恩和柏林举办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对阿援助国,在伦敦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德承诺未来5年再向阿提供4亿欧元援助,并于2006年2月宣布开始免除阿所欠德的全部4400万美元债务。阿富汗重建是德履行国际义务的重点之一,德将继续支持阿重建。今年2月起,德外交部官员科尼希斯担任联合国驻阿富汗代表团团长兼安南秘书长的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


  关于中东问题:德国积极介入中东问题,发挥自身作用和影响。主张欧盟应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强调美的作用不可替代。认为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巴以冲突。希望以巴在“路线图”基础上解决冲突,为以巴作为两个主权国家和平共处创造条件。认为当前巴以局势令人担忧,强调德尊重哈马斯在巴勒斯坦自治区议会选举中获胜的事实,但哈马斯必须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放弃暴力、承认和平进程中所有步骤和协议,这是欧盟向巴继续提供经济援助的三个必要条件。


  关于伊朗核问题:德认为伊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重大挑战,承认伊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国际社会必须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有利于促使伊朗重回谈判桌。伊朗领导人应尽快停止辩解,接受欧方提出的谈判方案。欧美将在此问题上密切合作,俄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印度和巴西应共同对伊朗施压。对伊领导人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并否认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德予以强烈谴责,并要求伊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

  关于朝核问题:德朝于2001年3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双边往来不断增多。认为朝鲜半岛局势是影响东亚和平与稳定的关键,积极鼓励朝推行缓和与对外开放政策,希望朝与美、日、韩改善关系。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认为应以和平手段解决朝核问题,反对过早将朝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对六方会谈达成《共同声明》表示欢迎,高度评价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希我继续对朝施加影响。


  关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德国认为苏丹政治权力争夺愈演愈烈,是国内外各种势力影响的结果。支持非洲联盟的和平努力,主张维护苏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希望看到苏分裂,支持对苏进行“人道干预”。2005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向苏丹派遣维和部队的决议,德对此表示支持,并称这是国际社会为维护苏丹全面和平协议作出的重要贡献。对2005年9月苏丹建立民族统一政府表示欢迎,称其为落实内罗毕协议的重要步骤和坚实基础。同时对当地武装冲突再度升级表示不安,呼吁各派遵守停火协议,并以建设性的态度参加和谈。

[与中国关系]
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与中国建交)。近年来,中德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日益加强。2003年12月,施罗德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并发表联合声明。2004年12月,施罗德总理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5年4月,德国联邦议院议长沃尔夫冈·蒂尔泽访华。在经贸合作方面,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合作伙伴。200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418亿美元。截至2003年年底,德国在华投资总额已达885亿美元。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5月,默克尔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来源:中国哲士网

如有修改意见 请联系我们! E-mail:mail@1-123.com

有关[组图]德国概况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