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陈晓楠:主持人是一个原生态的人
|
音是不是太低了,眼睛是不是太愣了,怎么能讲好?只有自己舒服了,看你的人才会觉得舒服。” 她是少数文笔极好的主持人,我说,不如她自己说。 我记着我第一次在镜头中看自己,还是在播出间看小屏幕。当时我完全惊呆了,我觉得那个人面孔不是我,表情也不是我,整个人和我没关系。我当时特别心灰意冷,走回家的路上,就想我肯定不适合干这个,和我的自我预期差太远了!后来有1年多的时间,我都拒绝去看那个屏幕上的形象。但是很多东西就在你不在意之间水到渠成了。一天,我们的主任指着我刚录的片子跟我说,“陈晓楠现在气质不错”。那个时候,就在那个我自己都不记得的小节目中,我找到了自己。 这件事让我特别相信水到渠成这句话,所有东西都是一种积累,是以一个态势在往前走的,你不用着急,真的不用太着急。 积累是内力的东西,你让也没用,给也没有用。当别人特别想把你塑造成一个什么样子的时候,你特别容易迷失自己。当别人谁都不管你的时候,你反倒容易找到自己了。我觉得做事情第一步就是找到你自己,但这不是特别容易的,当你在镜头、公众面前讲话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化作一个人。当你在镜头前面可以做回最本真的自己,这个技术问题解决了后,那么第二步,就该解决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了,我是不是有趣,是不是有头脑,是不是有智力,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发展你的人就可以了。 做主持人,实际就是一个原生态的人。把你放在那里,365天都能被别人看到,你的每一个侧面都展现在别人面前了,你近乎是透明的。开始一天两天三天还可以隐藏,但是慢慢地就不行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一开始会对一个主持人的印象很好,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也没有人发动,全体人民就会突然有一点反感他/她——任何人都经不住时间这样的打磨。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真实的人。 我总是在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你碰到的我和明天别人碰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你们眼中的我是不是我自己想要的。这东西只能从你这两天接触的事,看的书,喜欢的东西,怎么活着,有什么样的状态上去找,是装不出来的。哪怕是做新闻这种非常技术性工作,但是当一场直播来临的时候,真实的你还是会显露在观众面前。比如说做“9·11”事件,做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还有陈水扁刺杀案的时候,我实际和观众一样,都是在台子上才不断地知道一些令我意外的消息,我在保持冷静的同时,还必须表达出我的疑问,关切和感慨。所有这些表达都是真实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个性,思考在此全都表露无遗。 我觉得真相分两种,一种是广,一种是深。当你掌握一个人10件事,你对他的看法就比你只知道一件事要立体得多。比如我们说到刚刚去世的叶利钦,如果你只说他在几月几月发动了那些政变,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真相。但是如果你知道他会醉酒,会在国际场合讲很率性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上是武断的,冲动的,进而也就能意识到这种冲动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推波助澜的效果。人的性格有很多的面,你只知道一点,肯定是不够的。做到这一点后,你再把视野拉大拉开,看他周遭的事情,你就会获得的更多。就像我做《凤凰早班车》,我会尽可能的把所有我知道的信息打包,告诉我的观众,通过我的整理,让这些看似混乱的信息显得没有那么杂乱无章。比如说韩国枪杀案,你要告诉观众他是什么样的人,父母,成长经历是什么,他曾经求助于医生,你知道得越多,你了解的也就越透。 这需要时刻关注吧,不是说明天要做这个节目,到时候你拿着一兜别人给的东西上来就可以了。尤其在凤凰,节目往往是突发的,5个小时的直播提前一天告诉你,你必须准备“应战”;而且有些时候,导播只有让镜头切你,因为他联系不上记者,没有画面,什么都没有,你必须立刻就开始讲话,讲半个小时,那么你讲什么?不可能是刚刚准备的东西,只能从脑子里面掏你原有的东西。我觉得准备大量的资料是为了解救自己,那你就等于是一个机器人,你会非常慌张的。为什么我发现我做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不怕?是因为我肚子里的东西越多,脑子里的东西越多,我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的钩沉,前后左右勾连的东西也就越多,我给大家的东西是一个从我脑子里、嘴里出来的东西,我不慌,那你也会觉得我走得稳。 我爸爸妈妈是学化学的,家庭气氛从小就是那种特别科学院的。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如果不是去做实验肯定是在图书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那种绿罩的灯,一拉就亮。我和姐姐裹在妈妈的大衣里头,姐姐做小学功课,我就看画报。我们家里人也许有点儿老知识分子的清高吧,从来不求诸于人,也不会有太多算计,我从来不会觉得爸爸妈妈在家里谋划点什么,他们一心就是写篇论文,发表一下。 &n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晓楠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陈晓楠:主持人是一个原生态的人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陈晓楠 |
下一篇文章: 陈晓楠对专业的独到理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