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涵上将。[资料图]
在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上将中,陈奇涵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奇涵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谓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毛泽东曾称誉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称赞陈奇涵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1897年8月24日,陈奇涵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毕业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奇涵投笔从戎,考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此后,他先后参加了反袁斗争和反对军阀陆荣廷、平息广州商团叛乱、保卫孙中山非常大总统的广州政权等战斗。1921年,陈奇涵升任赣军副营长、代理营长。1924年2月,陈奇涵回到广东,担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
1925年春,陈奇涵辞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职务,进入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学生队上尉队长,后任连长、政治大队长。进入黄埔军校工作,成为陈奇涵人生的转折点。当时,广州成为南方革命的中心。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奇涵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著名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来,经过好友陈赓、许继慎的介绍,陈奇涵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在国民党右派的策划下,国民党中央通过所谓的“整理党务案”,规定跨党的党员,只能从中做出一种选择。陈奇涵当时任黄埔军校少校队长,待遇丰厚,但他毅然辞去黄埔军校的职务,宣布脱离国民党。
1926年秋,陈奇涵带领学生肖韶、陈奇洛等共产党员离开广州返回江西,在赣南开展工农革命运动。陈奇涵、肖韶、钟赤心、许延潘等组成中共赣县临时县委,成立了工会、农会和学生会,并在南昌、抚州等地捐资开办了书店、印刷公司,主办了《贯彻日报》,向人民宣传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开展新文化运动。
1927年初,朱德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在政治上接受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党组织派陈奇涵担任教育团党支部书记和参谋长,并由他掌握密码和电台,与在武汉的中央军委保持着联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西各地的反动势力进行“清共”等反革命活动。陈奇涵根据上级的安排,带领部分教育团的干部学员到江西抚州、南丰一带疏散。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势力受到白色恐怖的包围。为保存和发展革命的力量,1927年冬,陈奇涵乔装打扮成国民党军官,雇了一顶轿子,谎称请假回乡埋葬父亲,才躲过反动势力的检查,与潜回兴国的革命者取得联系。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进入一个低谷,许多人脱离了革命队伍。这时,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