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最近在海外发表文章说,“陈卖光”卖了诸城的企业之后,卷款逃跑,人间蒸发了。
这篇题为《改革神话的终结与重塑社会认同的困境》的文章是这样说的:“山东省诸城市市长陈光因一口气卖光了该市272家国有企业而获得‘陈卖光’的绰号,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第一官’。‘陈卖光’因此积聚大量财富,最后挟款潜逃,至今不知躲在世界上哪个角落。”(《当代中国研究》2006年冬季号)
这当然不是事实。陈光完成了诸城(县级市)的企业改制之后,被提拔为山东菏泽市(地级市)市长,后又升任荷泽市委书记。在菏泽市长任上,陈光曾和我书信来往讨论改革,这些信一直留在我的手边。
“国企改革‘第一官’”,这是《南方周末》2003年10月报道陈光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其实,在诸城企业改制的同时,南方也先后进行了企业改制,只是诸城改制的响动格外大。
原因何在?一是诸城市的改制规模大。二是这件事发生在山东。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山东人。山东人朴直、讲义气,在全国口碑甚佳。但正如《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9月的一期报道所说,山东也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官本位根深蒂固,私营经济发展落后。因此,陈光的改革在山东的争议格外大。
陈光原来是山东潍坊市团市委书记。1991年,35岁的陈光调任诸城市市长。诸城市是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陈光上任一摸底,凉了半截。市属150家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103家亏损。另外一些企业表面还说得过去,实际资不抵债。全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80%以上,每年光支付利息就达1.5亿元。陈光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利益关系不直接。”因此,“应该在产权制度上动点真格的”。
大规模变更国企产权,陈光堪称首例。十四大报告说,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要积极试点。这成了陈光实施股份合作制的依据。
最初的试点,陈光选择了总资产270万元、职工277人的国有小型企业诸城电机厂。当时市政府的方案是,国家控股51%,职工买断49%,但全厂职工提出全部买断。最后,9个厂领导每人出4万元,20多个中层干部每人出2万元,普通职工每人出6000元,把厂子买下来。这个国企变成由277名股东共同拥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元电机有限公司。1992年12月28日,开元公司举行成立大会,诸城市工商局局长当场发执照,“企业性质”一栏出现一个新名词:“股份合作制”。陈光在会上说:“10年改革,改来改去企业还是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从今天开始,咱两家关系变了,变成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
这一年陈光撤消了5个企业主管局,人员一个不留,只保留一个经贸委。他说,政府越小越好,这是为企业改制扫除障碍。一些干部为此大哭大闹上访告状,但陈光不为所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陈光的改革确实有超前意识。
这一年他出任诸城市委书记,到1994年7月,全市288家乡镇以上的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这时,陈光被人起了个绰号——“陈卖光”。
陈光当市长的时候,诸城的改制由市长主导,当时的市委书记干了些什么?没人关心。陈光当书记的时候,这项工作又由书记主导,当时的市长干了些什么?也没人关心。这说明陈光是个强势官员。当然,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大。方方面面的矛头就都对着他来了。
1995年,两位学者来到诸城调研,写了一篇文章说诸城的改革是搞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在当时是很吓人的罪名,够抓起来的份了。该文发表在国家体改委主办的一家杂志上。
与此同时,1995年7月,山东省政府在诸城召开了全省县一级企业改革会议。全省的县委书记、县长都来了,会议肯定了诸城改革模式。这一年,陈光当选为潍坊地委常委,成了山东最年轻的厅级干部。全国很多地方也都到诸城考察,诸城市体改革办一天最多接待过50个团体。这些考察团绝大多数都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带队,但他们回去之后并没有按照诸城的路子搞改革。 陈光成了争议焦点人物。北京一些“左”的杂志骂陈光是“私有化的先锋”、“败家子”、“歪曲党中央精神”、“复辟资本主义的带头羊”。有的文章指责陈光“违宪”,要求法办他。陈光每一个讲话,凡是外界能拿到的,都被人盯上了,拿着放大镜寻找字里行间的“罪状”。事情一直闹到2001年2月,北京的《中流》杂志还在批判陈光“毁灭社会主义”。这期《中流》发表署名“何仄”的文章说:“陈光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公然对抗中央的指示和决定,他竟以此为荣,自命正确,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对于此类严重向中央挑战的言行不予严肃处理,党纪国法还有什么权威?岂不是要形成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的局面吗?”
一位原诸城市委机关干部对《南方周末》回忆说:“当时陈书记晚上都睡不着觉。”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陈光初衷不改。
诸城卖光的结果怎样呢?在企业中,原来无职无权的职代会变成了有职有权的股东会。1994年8月,有一项统计涉及诸城27家企业,其中24家原厂长经理被职工赶下台,变成了普通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还算少的。“现在是给自己干了!”一句话就消灭了懒汉。当然,股份过于分散也有弊端,由于企业分红高,两三年就可收回成本,职工的风险意识就淡了,对企业关注度降低。相对平均持股,也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一线职工大量持股是最不经济的。对此,陈光引导企业“让经营者持大股”,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在这方面,四达公司先后对股权结构进行几次调整,持股比例一次次向董事会倾斜,最终达到《公司法》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要求,取得了好效果。
诸城卖光的代表作是诸城市农用车厂。当时北京汽车摩托车总公司正想进入农用车行业,到山东寻找合作伙伴。陈光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一分钱不要,这个厂白送你们!”一家资产500万元的小厂送出去了,当年引进北汽3000万元投资,上马生产福田牌农用汽车。三年之后,诸城市从这家企业拿到的税收就不只500万元。这个小厂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农用车的巨无霸——北汽福田。
但是某些“理论家”是不看这些的。
陈光的改革除了在内地引起争议之外,还有一家香港报纸报道说,江青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