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赓 >> 正文

 

父亲陈赓 需用我们一生去思考

战神头岭”、“长乐村大捷”、“响堂铺歼敌”、冀南“香城固诱歼敌军”、“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役,三八六旅在父亲的率领下于华北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日本侵略军甚至挂起“专打三八六旅”的牌子。

    父亲将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运用得非常巧妙,别人都称他是“毛主席的好学生”。除了娴熟的对阵技巧,父亲还十分善于笼络人才,用其所长,别人不敢用的人,他用来得心应手。解放战争时期,他有一名通讯科长非常狂妄,爱骂人,但业务在全兵团出类拔萃。战场上电话线紧缺,他就想办法用一根线通电话,另一根用铁钎子代替,走两步往地上一插,形成回路;后来干脆在鞋上钉上马蹄铁,一步一步地走,也能通。父亲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作战指挥室。另一个名叫聂佩璋的工兵连长,是从国民党军队里俘虏过来的,此人发明的飞雷解决了淮海战役中火力不足的问题,国民党称“没良心炮”,如今还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工兵上的难题很多,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却惟独戒不了喝酒和抽烟的嗜好,离了这两样没法工作。陈赓就提供他酒和烟,虽然他只是个连长,却也配备马夫和警卫员。解放后聂佩璋成为昆明军区第一任工兵团长。也许是做过地下工作的原因,父亲重视情报工作,除了情报课和侦察分队,后勤人员、政工人员都为他搜集情报。他的作战室设两部电台,进行敌我双方的监听。一道命令传达下去,各级怎样执行他一清二楚,无需一级级向上汇报。一次中央突围,严峻的形势下王震一时找不到突破口,后来侥幸突击出来。但在千里之外,敌人的部署父亲通过监听都破译出来了,只是由于他们之间没有横向联系的密码,无法通报敌情。解放后父亲的通信科长见到王震,再次谈起那一回突围,王震感慨若自己摸到情报也就不会损失惨重了。    

    钱学森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道: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    

    1952年6月,还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父亲接到一纸回国调令,毛主席委任他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父亲受训于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校址选在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几年之内,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教学设备最好的军事院校,培养出几代国防科研战线上的骨干。军事工程学院初具规模后,父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仍兼任学院院长。1954年9月,他赴苏联参观有原子弹爆炸的实兵对抗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苏联国防部部长把一个飞行员投放原子弹的金钥匙送给了代表团。父亲看了说:光给把钥匙,不给原子弹有什么用?彭德怀就接口道:你是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可以组织研制嘛!一语点中了父亲。然而国内奇缺研制导弹、原子弹的人才,他便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建议,要争取留美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外交努力,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效力,钱学森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道: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对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关注与推动,又成为父亲的肩头重任。    

    连日伏案赶写作战经验总结的父亲发生第三次大面积心肌梗死,这一次死神没有妥协,永远地带走了这个曾从湖南湘乡出走的“福哥”

    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单是调集人才的困难就常常让父亲疲惫不堪。1957年12月的一天,正准备去总参谋部上班的父亲突然感到胸闷,之后袭来的剧烈疼痛让他喘不过气来,一下跌倒在沙发上。休克十几个小时的他经过奋力抢救终于苏醒了,医生诊断是心肌梗死。在忍耐了三个月的病榻寂寞后,父亲强烈要求投入工作,家人和医生没能拗过他。一年半后心肌梗死再次发作,尽管生命被挽回,但死亡的阴影从此笼罩在他的身上。此刻的新中国,一次政治风暴正潜袭而来。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意见书”遭到中央的批判,随即又被罢官。父亲因病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此前,彭德怀曾推荐他任国防部部长。于是有人追问彭德怀为什么要推荐陈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心脏病频发的父亲得知后心情沉闷。他是个直脾气,有不同观点就要表达出来。1959年,话剧《蔡文姬》公演,郭沫若想为曹操“翻案”却翻过了头。演出结束后郭沫若请大家提意见,老帅们都在,父亲见没人说话,就开口道:我来说两句,是不是给曹操发个入党志愿书,我和老郭咱们两个介绍曹操入党吧。大家哈哈一笑。“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他坚持让学院的学生安心读书,还抵制了一场指向军事院校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使学院没有遭到更大的损害。1961年初,北京的寒冬来了。在母亲傅涯的陪伴下,父亲来到上海的丁香花园养病,这座城市有着他33年前一段充满冒险与传奇的记忆。当年行走上海滩的“王先生”,如今刚57岁却明显地衰老了。他想起了陪伴他在上海共度风雨岁月的王根英。1939年日军扫荡河北南部,王根英是129师供给部的指导员。当供给部从一个村子撤退出来的时候,王根英发现把装有公款的挎包丢了,急忙返回村中寻找,等再次冲出来时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壮烈牺牲。在前线奋战的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心情十分难过,默默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母亲傅涯和父亲结识在抗日战争末期,在母亲的脑海里,往事恍若就在昨天。抗战胜利后,她在延安就要生产,别人送来两只老母鸡,父亲辛辛苦苦地喂养,把下的蛋都攒起来准备给母亲坐月子吃。有一天他很不好意思地对母亲说:鸡蛋没了,前方回来几个老同志,都是有伤残的,鸡蛋给了他们。母亲当然支持,可毕竟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赓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父亲陈赓 需用我们一生去思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