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o >> 薄一波 >> 正文

 

薄一波:真情不薄

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

    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上来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有些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优秀的军事干部。

    许多人知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武装力量中,有一支部队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37年8月1日,在山西太原举起了它的战旗。这支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八年抗战中,开创了山西太岳抗日根据地。这支部队从滔滔黄河到红河,从巍巍太行到千里南疆,共参加大小战斗6000多次,解放县城45座,歼灭敌人12万多人。它的6000多名烈士和成千上万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赤胆忠诚的凯歌。这就是薄一波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太原创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9年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

    薄一波回忆说:“抗日战争前夕,我接受党的指示,到山西同阎锡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改组成立了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日战争开始后,阎锡山找我谈话,说山西要建立新军,要我负责组建,先试建一个团。我请示了北方局,北方局书记刘少奇说,这是大好事,我们就是要抓枪杆子,哪怕一个团也要去,牺盟总会的工作可以委托另外的人去做。于是,我们就以帮助阎锡山抗日的名义,用阎锡山的武器,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等武装。我们首先建立了决死队第一纵队,由我任政委。这是山西新军组建的第一个团。后来,山西新军发展成一支具有正式番号的50个团的队伍。”

    薄一波接着说:“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后,我们掌握了牺盟会和决死队这两个组织的领导权。事态的发展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他认为这两个组织都落入了共产党之手,暗叫‘上当’。于是,他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1939年12月发起事变,动员6个军的兵力,首先进攻在晋西的决死队第二纵队,接着向新军各部队展开全面进攻。虽然风云突变,可是我们已有所准备,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月事变’。后来,决死队作为八路军129师的重要部分,参加了‘百团大战’,经受了炮火的考验和锻炼,立下了战功。这支青年抗敌决死队终于成长为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战斗部队,其后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屡建奇功。”

    谈到这支部队与山西老百姓的鱼水关系时,薄一波难抑激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42年10月,日军在山西沁源做一个‘实验’,想在这里成立‘维持会’,以图以战养战,长期占领。我军的对策首先是:发动群众大转移,来一次彻底的坚壁清野。离开祖祖辈辈营造居住的土窑,填死村里几代人为之付出生命付出期望的老井,留下这些庄稼汉为之辛苦为之忙碌走到天边也要带走的粮食,对于这群黄土地上的儿女们,是怎样的撕心裂肺,难以割舍。然而,动员令下达后,他们却在几天之内就在部队的掩护下迁移到深山沟,随身仅带着日常必需的衣物用具,一走就是两年半。30个月里,沁源军民相濡以沫、共渡难关。战士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汉子,放开了肚量,10只大馍不成问题。军粮有限,他们都勒紧裤带,可沁源的百姓也在忍饥挨饿!团党委决定:全团节约口粮一天,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救济沁源百姓。在所有已经过去的苦难或者悲壮的历史瞬间中,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劳作情景:老百姓由军队掩护,在敌人眼皮底下抢种抢收。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收回来的粮食,却又总是优先保证子弟兵吃饱肚子去打仗……” 从薄一波的眼中,让人分明看到了些许晶莹的泪花。

    我们从电影《地雷战》里看到的那些精彩片断,正是取材于沁源围困战。至今,薄一波仍时刻牵挂着他所创建的这支部队和山西沁源老区的人民。1998年,90高龄的薄一波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沁源。当他从山西代表的口中得知山西沁源的部分农村孩子还无钱上学时,薄一波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稿费捐献给山西沁源革命老区,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

    儿子眼中的父亲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可谓“政坛明星” ,早在他出任大连市长、辽宁省省长之时,每次在公众场合,他就成了媒体关注的中心,不得不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尽管记者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经济的、科技的、教育的、政治的、社会的、个人生活的,但薄熙来回答得轻松自如,大有“问不倒”之势,引人入胜。一次集体采访中,谈父亲薄一波时,薄熙来说:“父亲对我的帮助主要是教育。一个人将来能否做点事,主要看青年时代是否受到学识、品德和素质上的教育。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很多这方面的帮助。”

    薄熙来小学六年的班主任关敏卿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曾担任过薄熙来的班主任。实验二小的高干子弟非常多,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也和薄熙来同班。作为班主任的我从来没有看见自己班上的同学坐小汽车上学。”

    据悉:小薄熙来曾经邀请关老师去他家做客,关老师考虑到那是国家领导人的家,怕给他家添麻烦始终没去。后来在五年级时,薄熙来家搬迁到北京八中北边的按院胡同,关老师在周末例行家访时走访过薄熙来的家。薄一波热情地接待了儿子的班主任,吩咐服务员为关老师泡了茶,端上了水果。薄一波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除了关切地询问小薄熙来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业之外,还请求关老师严格训导薄熙来。

    薄一波盛赞了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的崇高伟大。小薄熙来坐在一旁恭恭敬敬地听父亲和老师的谈话,不插一言,可见得他不同寻常的家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薄一波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薄一波:真情不薄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