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A >> an >> 安禄山 >> 正文

 

安禄山的发迹 盛唐的不和谐音符

   史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的元凶。

    安禄山自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出生,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55岁时被自己信任的部下和儿子安庆绪合谋杀死。纵观他的一生,13岁以前是一个漂泊的孤儿。大约从15岁开始到30岁,他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分的商人。他从30岁步入军旅,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在进入军队最初的十年当中,即安禄山39岁前,他的仕途与人生道路也有过波折起伏。他曾两次死里逃生,却最终东山再起。刚刚步入40岁门槛的那年(天宝元年)正月初一,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循资格”的任官体制下,创造了在和平年代中边疆蕃帅仕途腾达的神话。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自40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所获得的荣耀与君宠达到顶峰。从50岁开始,有迹象表明他开始一步步策划变乱。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起兵叛乱,第二年(756年)称大燕雄武皇帝,55岁那年的春节被杀。

    安禄山在政治上的一步步崛起以及他在边疆的卓绝“战功”,无疑是建构唐玄宗盛世的重要内容。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发动的叛乱,被史家视为大唐盛世败落的标杆。

    少孤生活

    与第一次人生转折     

    历史上安禄山的身世,虽然留有很多疑问,但他的出身还是清楚的。《旧唐书》说他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少孤,随母在突厥中”。安禄山之母阿史德是个突厥姓氏的巫婆,相传她是向轧荦山祈祷,神应而得子。因为她后来嫁给胡将军安延偃,才给本无姓氏的孤儿取名为安禄山。安延偃在开元初归顺唐朝,安禄山也一同居住在营州一带。渐渐长大的安禄山“为人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通九蕃语”,遂在范阳(今北京)做了互市牙郎(经纪人)。在几年商场经营中,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转折。

    安禄山30岁的时候,他在生意场上“盗羊事发”,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将他追捕归案,本欲将他“棒杀”。生死系于一线,范阳节度使张守珪竟然“奇其貌,壮其言而释之”。那么,安禄山相貌如何?又出何等言语?史书上一说是见其“肥白”,一说是“伟而皙”。看来,正值壮年的安禄山之相貌,不仅身材高大、皮肤皙白,而且体态丰肥。既然说张守珪“奇其貌”,大概在他眼中安禄山是个不同寻常的胡人。然而又为何“壮其言而释之”?安禄山之言是:“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

    安禄山此言何以能够打动张守珪呢?唐玄宗时期,东北地区的奚与契丹力量强大起来。他们都系东胡种,早年被强敌匈奴所破,退居北方。后来,奚与契丹以射猎游牧为生。契丹东邻高丽,西即奚,南境即为营州(今辽宁朝阳),北为靺鞨、室韦等族。唐太宗时于其地置松漠都督府(治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首领赐李姓。后契丹屡降屡叛,唐王朝或讨或抚,双方在幽州、营州一线相峙。奚也在太宗贞观时入朝纳贡,西为突厥,南为白浪河。其首领与契丹首领都娶了大唐公主,但亦常附契丹为患。奚、契丹常被称为“两蕃”。他们强大以后,对唐政府之东北的威胁增大,范阳、平卢节度使的重要职责就是扼制契丹与奚两蕃的侵扰,确保东北地区边境局势的稳定。因此,担任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的人选,不仅要统兵临戎,而且更能威服边圉、绥靖两蕃,使边境无风尘之警。安禄山所言,说明他在经商过程中对唐帝国的边疆政策和边境态势非常了解。他不仅相貌奇异,而且一番言语也的确不同寻常。张守珪竟然改变初衷,不仅没有杀他,而且留之军前驱使。

    就这样,安禄山得到机会进入唐朝的边防军中,从而得到机会施展他的聪明和机智。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转折。


 军旅生涯

    与第二次人生转折    

    步入军旅以后,安禄山成为一名捉生将。捉生就是活捉两蕃的人口,同他一起捉生的还有一个同乡叫史思明,他们以活捉的两蕃人口作为战绩。由于安禄山对地形和山川十分了解,常常以三五人骑马出去,会抓回数十人,给他增加人手,他也常常更加成倍地完成任务。很快,因为“行必克获”,安禄山做到了偏将军。安禄山的骁勇赢得了节度使张守珪的赏识,遂认其为义子,以军功任衙前讨击使,并被授以员外左骑卫将军的职衔。张守珪把他当成了养子,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了一层。

    安禄山一如既往地依靠对付契丹、奚的功劳作为他进身的资本。有时为了邀功,他不惜用欺骗手段诱杀两蕃人众,“常诱熟蕃奚、契丹因会,酒中实毒,鸩杀之,动数十人,斩大首领。函以献捷。”同样,为了获得更多邀功请赏的资本,安禄山有时也会主动出击,但这往往会冒很大的风险。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已经担任平卢将军的安禄山出讨契丹失利,就险些丢了脑袋。本来可以处置他的节度使张守珪却给朝廷上奏,请对他处以斩刑,实际上心存侥幸,将球踢给了朝廷。宰相张九龄看得明白:“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也认为不应免死,坚持杀他。还是唐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没有杀他。

    这第二次死里逃生,使安禄山有惊无险,得以重整旗鼓。到开元二十八年,也就是他38岁的时候,重新担任了平卢军兵马使,再次成为藩镇之中的高级将领。从此以后,他不仅知道了如何创造功绩,而且深深体会到了皇帝生杀予夺的无上权威。经历了这次死里逃生以后,安禄山才真正开始走上了发迹的快车道。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安禄山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安禄山的发迹 盛唐的不和谐音符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