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将军不仅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优秀指挥员、杰出的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1933年,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通过“北方会议”把“左”倾路线推行到东北,满洲省委错误地认为赵尚志持有满洲“特殊论”观点,巴彦游击队的失败完全是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因而强令赵尚志深刻检查。由于赵尚志据理申辩,竟被开除了党籍。斗争的挫折,党组织的抛弃,使赵尚志的心情颇为沉重。这期间,他曾给在吉林监狱结识的刘“教悔师”写过一封信,信中附一首小诗。其中几句是:
“风打麦波千层浪,
雁送征人一段愁。
披靡无术,
被屏逐于千里之外。”
从这几句格调悲怆的诗,可以看出赵尚志当时的心境。其愁苦伤戚之情跃然纸上。但是,他并未失望。
1933年,赵尚志目睹哈尔滨家乡人民被日寇屠杀,流离失所的惨景,当他离开哈尔滨重返前线时,这位通体燃烧着抗日烈火的勇士,拿起笔填词抒怀,以“黑水白山”为题,填写一首激荡着极其强烈的矢志抗日救国情感的《满江红》,喊出了“争自由,誓抗战”的战斗呼唤:
“黑水白山,
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中华无辜男儿,
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壮园无复见,
泪徒然。
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
看拼头疆场,
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
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祝联欢。”
这首词,后被谱成在北满广为流传的《从军歌》。无数热血青年高唱着这首《从军歌》,参加了抗日联军,驰骋在东北大地,给日伪统治以沉重地打击。
1940年1月24日,赵尚志在苏联伯力城参加了吉东和北满抗联领导人周保中与冯仲云举行的联席会议,一起学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文件,总结了东北抗日游击战的经验教训,并与苏联远东军代表达成了协议。3月27日,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宣布:赵尚志任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深夜,赵尚志随总指挥周保中等偷越乌苏里江,进入虎林与宝清境内抗联游击区。
5月28日,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金光侠警卫小队袭击宝清县孟家岗金矿日伪保护队,击毙日伪军7人,俘敌10人,获轻机枪1挺、步枪15支、子弹2000发、粮食和军用品等。
捷报传来,赵尚志十分高兴,不但部队中断了的给养得以缓解,还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振奋了人心。赵尚志难抑激动的心情,以活泼的拟人化手法,爱憎分明的情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了一首“俚歌”,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经过和胜利的喜悦:
“细碎鸟声满山发,
都到山泉去洗头刷牙。
我你他,
各个笑哈哈;
山鸦也来叫呱呱,
不知它把谁夸?
伶俐的树鸡去向松鸭问话,
兰靛壳的胆真大,
竟敢跑到我们的脚下,
那个傻瓜,要用手抓。
忽然阴雨鸟雀还家,
剩下我们被淋得像个水鸭;
有人说快去烤火吃点饭吧。
忽听枪响炮弹炸,
同伴立刻伤了仨,
赶快拿枪往前爬。
只见那贼兵布满了山岗和泥洼,
不管泥水和路滑,
要把游击队杀。
我们人少可是沉着不害怕,
藏身在石后树根或是小岗下,
瞄准不远的那个就打他;
叫他回老家,
叫他再也看不见爸爸和妈妈。
吓得有个把头硬往地下趴,
屁股朝天目标大,
何必专打他脑瓜。
追得贼兵跑掉鞋袜,
活抓个狗头咱们也来审问他!
这时已经日西下,
道旁的鲜血染红了黄花。
采把来煮上牛肉罐头,
焖上白米饭;
吃个肚皮难容下,
再把盆碗刷。”
1940年5月末,抗联第二路军二支队二大队和教导队,在虎林县大穆河伏击敌运输船,击毙警察4名,俘虏10余名,缴获面粉700袋和一批军用物资。
赵尚志用“春之花调”写了短诗《春日卡击》二首:
(一)
“看春色可人真奇妙,
青山秀水环绕,
笑那脆柳腰乱摆,
爱这银杏刚放瓣;
钻入池塘蟹逃虾跳,
草甸蛙声叫闹。
(二)
眼巴巴盼得贼兵到,
打死活抓不少;
挎上战刀军服换,
背得枪支和子弹;
转了个弯攀登山岳,
罐头饼干吃饱。”
1940年6月2日,由赵尚志主编的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抗联报纸———《东北红星壁报》第二期上,刊登了赵尚志将军以“向之”笔名发表的《土野的诗歌》和短诗《春日卡击》二首。
赵尚志的诗往往随情而发,是他豪爽性格的再现,表现了他恢宏的气魄、宽广的胸怀和为民族解放战斗到底的决心。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