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1)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809/20080928200841837.jpg" border=1>
1932年冬天,赵尚志率领的游击队在巴彦山区多次击溃数倍于他们的日伪军队,由于赵尚志善于团结包括当地上层人物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所以他很怜惜把抗日根据地从巴彦扩大到齐齐哈尔附近的镇来等地,抗日势力迅速扩大。但是,当时执行王明极左路线的满洲省委,却认为赵尚志犯了“右倾错误”,并给予他撤销参谋长职务的处分。尽管赵尚志失去了指挥游击队的权力,但他仍然在困境中坚持工作。不过由于这支刚刚组建的游击队群龙无首,加之新上任的参谋长执行着过左的路线,致使从前一批支持游击队的当地上层人物,纷纷投向日伪政权,因此北满游击队腹背受敌。这时北满的斗争形势逐渐恶化,入冬以后,日本关东军又调集大批军队对北满山区实施大规模搜山,使得北满游击队多次受挫,死伤人数与日俱增。到了1933年1月,从前威震北满的赵尚志游击队已经名存实亡。 1月中旬,赵尚志等突出重围的游击队领导悄悄潜入敌伪统治的哈尔滨,准备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游击队失败的原因。不料当时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由于此前就对赵尚志怀有成见,因此在不了解游击队真正失败原因的情况下,擅自作出一个《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省委把北满游击队因对敌经验不足最后导致失败的责任,都归结到赵尚志一人身上。
赵尚志虽然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但是,满洲省委考虑到他的革命经历与多年对敌斗争的表现,大部分省委委员仍然主张让赵尚志担任群工工作,不久即任命他为工会主席。不过,赵尚志无意继续留在省城哈尔滨,他的心仍然在尽快恢复和领导抗日武装上。他知道只有尽快建一支游击队,才能实现他抗击日寇收复国土的夙愿。 1935年省委恢复赵尚志党籍 1933年4月,赵尚志来到宾县孙朝阳的抗日联军里任参谋长,不久他又投身珠河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担任县中心大队的队长。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赵尚志,又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他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又让接连吃败仗的日伪军闻之丧胆。 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抗日联军继攻陷敌伪统治的宾县县城之后,又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在当年日本关东军发起的冬季大扫荡中,赵尚志领导的抗日武装和齐齐哈尔的马占山部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敌锁链,致使关东军发起的大讨伐屡屡受挫,死伤无数。 鉴于赵尚志在对敌斗争中的表现,中共满洲省委在1935年1月12日,也就是赵尚志被开除党籍的两年之后,便正式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第二次被开除党籍 1937年以来东北全境处于日伪的白色恐怖下,特别在面临日军对三江省(黑龙江合江地区)进行大规模冬季讨伐,抗联队伍发生变化的时候,赵尚志也没有丝毫气馁。他在部队打到弹尽粮绝以后,受北满省委的派遣,越过黑龙江前往苏联设法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赵尚志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来到苏联境内以后,由于苏方的误解竟会遭到扣押。1940年当赵尚志刚解除扣押,重新受命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并准备率抗日联军与数倍于我的日军进行血战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在苏联伯力竟忽然接到北满省委关于永远开除他党籍的通知,这一决定让爱党至深的赵尚志简直无法接受。 赵尚志在苏联看到这一文件后,悲愤欲绝,当场提笔给北满省委写了一封言词诚恳的《请求书》。在承认自己确曾犯有错误的同时,赵尚志又声泪俱下地要求北满省委把他留在党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