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九一八后的形势,把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强对义勇军的工作、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游击区、坚持长期的抗日民族战争,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为贯彻省委的抗日方针,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在赵尚志和李兆麟的领导下,开赴宾县南部的三岔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游击区,创建抗日“红地盘”。
1934年7月2日,赵尚志派义勇军一部直奔三道街日本兵营,将敌人包围,激战一小时,全歼守敌,缴获迫击炮10门、长枪8支、短枪7支、子弹5箱、洋马8匹。不久,赵尚志接到交通员送来的情报,得知警察三中队将去山区“讨伐”,途经黄草坡,赵尚志遂率60余名战士在黄草坡埋伏。当警察队伍经过黄草坡时,赵尚志率队对敌发动突然袭击。敌仓促迎战,死伤40余名,其余狼狈逃窜。此战缴获长枪40支、短枪30支、子弹2 000余发。这次战斗在当地影响极大,伪军听说赵尚志的名字,无不闻风而逃。
哈东支队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使敌人恼羞成怒。伪吉林警备一旅司令李文炳亲自坐镇宾县,调动五、六百名伪军前来围攻,发誓要剿灭哈东支队。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经研究决定,赵尚志率领部队在敌军“打尖”地乾松岭子沟里,沿十里长坡松树林中设伏,狠狠打击敌人。
在设下埋伏的当天晚上,敌人的大队人马就开了过来。当敌人全部进人伏击圈后,等待多时的战士们立即以猛烈的火力向敌群开火,敌人纷纷中弹倒地。敌军遭受突然打击,队伍顿时大乱。夜色中,敌人根本摸不清我军在何处,在混乱中自相残杀,相互打了起来,待到天明时才发现打错了对象,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退了回去。此战敌人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在赵尚志的指挥下,哈东支队第一总队、少年连、骑兵队及“黄炮”队在宾县境内积极开展游击活动,不断打击敌人,扩充队伍,开辟抗日游击区,宾县地区的抗日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此后,赵尚志率部与义勇军“考风林”部一起,于7月5日夜袭五常县城,占据3小时后退出。8月4日,又在宾县新甸松花江上袭击了日军江上警察队广字号战船,给敌人以重创。
哈东支队的不断胜利,使敌伪异常恐惧,赵尚志所率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令敌人震惊不已,惶惶不安,对敌人在北满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日伪当局为消灭哈东支队,破坏哈东地区的抗日运动,不断调集大批军队前来“讨伐”,妄图一举消灭这支抗日队伍。 赵尚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地感觉到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满洲省委关于打击敌人、扩展游击区、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不失时机地对敌人展开进攻,不断摧毁敌人的据点,大力扩展游击队活动的区域,不断创建、扩大“红地盘”。
到1934年秋,游击区从宾县南部小区扩展到宾县县城周围一带,宾县二、三、五、七、八区基本上控制在抗日游击队手中,并与珠河根据地连成一片。根据地党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共有60个党支部、300余名党员。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珠河县农民委员会总会和30多个区、乡、屯的农民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珠河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同时还建立了反日救国会、妇女会以及群众性武装组织——青年义勇军。由于党的领导和游击队的活动,根据地的群众纷纷自觉地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去。
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和义勇军抗日游击活动的蓬勃发展,使北满地区的日伪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必欲置游击队于死地而后快。
1934年10月,日伪当局纠集了以驻哈尔滨日军守备队为主力的2 000余名日伪军,开始向抗日游击区展开了残酷的冬季“大讨伐”。哈东支队和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场“讨伐”和反“讨伐”的斗争在哈东地区全面展开。根据省委指示,哈东支队留一部分队伍在游击区和非游击区之间穿插游击,伺机消灭敌人。赵尚志则率大部主力部队翻越威虎岭,北上延寿、方正一带活动。在反“讨伐”斗争中,哈东支队因有广大的“红地盘”,活动范围较广。加之赵尚志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时聚时散,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巧妙地迂回穿插,牵着“讨伐”的日伪军兜圈子,致使敌人疲于奔命,时常扑空,日伪军被拖得筋疲力尽。
哈东支队经过艰苦的斗争,歼灭了大量敌人,终于在年底粉碎了敌人的冬季“大讨伐”,取得了斗争的重大胜利。截止1934年底,珠河游击根据地比初期扩大了3倍,以三股流、黑龙宫、棒棒沟为中心,东西200多里,南北350里范围的广大地区均在我军控制之下。游击区的范围扩大到珠河、延寿、宾县、方正、五常、双城、阿城、榆树、舒兰、依兰等10个县。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已经推进到敌伪统治区的外围。哈东支队的英勇斗争,抗日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根据地的创建和扩大,使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有了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后方,也使群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所以,游击区的群众亲切地称抗日根据地为“红地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