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
组建红三十六军失败后,赵尚志虽被开除党籍,却于1933年春到宾县孙朝阳的山林队中,因那里不信任知识分子便忍辱负重先当一名马夫。不久,队伍被日伪军包围,孙朝阳一筹莫展。早在黄埔军校受到正规训练并当过中共满洲军委书记的这个“马夫”,便向“大当家的”献策,以分路突围摆脱了危境。事后,赵尚志便被孙朝阳任命为参谋长。他利用这一地位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并团结了一些弟兄,但一些胡匪出身的头领却对他妒恨交加并图谋暗害。不久,队伍瓦解,赵尚志只拉出七个人和一挺机关枪,找到中共珠河县委,被县委任命为游击队长。他几挫几起,最终以这支小队伍起家,两年间发展成抗联的一支主力部队。
赵尚志在哈东建立的根据地被日寇惊呼为“共产王国”,他又一再以游击战术挫败敌“讨伐”。肖田一战,他击败日军望月部队,杀伤敌部百余人,自己仅伤亡三人,日酋惊叹此仗“必有名将指挥”。在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东北山林民众中,赵尚志又算难得的知识分子,他转移到汤原后还模仿黄埔建立军政学校并自任校长,举办了三期,为抗联培养出不少干部。
赵尚志受处分后决心以鲜血表明忠诚,只带五个人从苏联回北满山林打游击
被特务从背后打黑枪击穿腹部,忍痛回手一枪将那个家伙击毙
英雄头颅被日寇泡入药液陈列于长春,解放后被找到,原抗联领导人闻之潸然泪下
1940年,赵尚志入苏后又一次被开除党籍,十分痛苦,一面向组织申辩,一面要求回国战斗用鲜血表明忠诚。翌年秋,在日寇于边境举行“关特演”,关东军增兵已近百万的严峻形势下,赵尚志毅然率五人小分队越境进入萝北县山林活动。当地日寇头目林大佐得到情报后,派特务刘德山以收山货的老客之名进山,找到抗联小分队要求加入。赵尚志因急于扩大队伍,未识破其奸而将他留下。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率小分队接近警察分所准备袭击时,刘德山突然从背后开枪。赵尚志腹部被打穿后忍着巨痛,回手一枪准确地击毙了那个特务。日本警长听到枪声,指挥警察队冲出,倒地的赵尚志将公文包交给身边战士并催其快走,自己挥枪阻击,后因失血过多昏迷而被敌抬回梧桐河村(今尚志村)。
据伪满治安部上送报告称,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他垂危时面对突击审问,怒斥了在场的“满人警察”卖国后便“闭口不语,狠狠地瞪着审讯他的人,而对自己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为一个大匪首的尊严。”日寇将他头颅割下用飞机运往长春,与杨靖宇的首级一并陈列,并宣布“祸满元凶从此诛灭”,“满洲共匪最后消灭”。事实上,东北抗联余部仍在战斗。解放后,泡在药液中的英雄头颅被找到,面部仍带着坚毅表情。原抗联领导人包括对赵尚志有成见的同志,得知此事也不禁潸然泪下。 关东烽烟,荒野揭竿; 壮士悲歌,血凝兴安。 举义赵尚志,誓师松江边, 密营遗迹在,篝尘记当年。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林荫难蔽日,光复故园欢。 呜呼!斯人已杳,追思再三; 敬瞻捐躯处,杜鹃映红斑。 一朝洗冤,百载颂传, 启发后昆,承继前贤。 壮先烈之浩气,慰英灵于九泉。 地久天长兮国魂扬, 日月齐光兮金瓯全。
在东北大地上,解放后有两个以抗日联军英雄命名的县,一是吉林省的靖宇县,一是黑龙江省的尚志县。曾担任过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总司令的赵尚志,是有着关东汉子粗犷性格的传奇人物,他以对党和抗日事业的忠诚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