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上海一家洋行有一个叫麦新的23岁小职员创作了一首歌,这歌一传出去,八年抗战时唱遍大江南北,多少次弹尽粮绝之际,多少个英雄好汉子弟兵们,就是吼着这首歌,抡着大砍刀往鬼子堆儿里冲。这歌就是《大刀进行曲》。一唱《大刀进行曲》,就得提大刀队,一提大刀队就不能不说一位爱国将领赵登禹。日前,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节目采访赵登禹之女赵学芬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回顾了这位受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爱国将领的抗日事迹,披露了其牺牲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将节目内容摘录如下:
赵登禹之女对父亲的追忆
赵学芬,住在北京市内一个不大的民宅内,很少有人知道,她正是抗战名将赵登禹的女儿。赵登禹牺牲时她只有两岁多一点,对父亲最初的印象就是他的棺木。赵登禹牺牲后,遗体被京西龙泉寺的和尚们抬回了寺里。
赵学芬回忆说,他们说这个棺材保存得挺好。每一年都给它刷油漆,刷一道一道,放在一个宽的板凳上,两个板凳上。据方丈和和尚们讲呢,我们得感谢,他说你父亲没有死,他说我常常夜里还听见他在操练。然后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一想可能是人的这种幻觉吧。
赵登禹光脚摔倒冯玉祥
赵登禹,1898年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入伍之初,赵登禹不过是一个不拿粮饷的副兵。一次冯玉祥视察部队,见队列中一个高大士兵脚踩半只鞋,十分不悦。这位身高近一米九的士兵回答,脚太大,没有合适的鞋穿。此人正是赵登禹。冯玉祥知其籍贯后,问他练没练过武。赵登禹回答:"练过。"同样身高体壮的冯玉祥跃跃欲试,要与他比试摔跤。赵登禹问:"真摔假摔?"冯玉祥答:"当然是真摔。"
赵学芬说,连摔三跤,就把冯玉祥啪啪都撂倒了。当时冯玉祥他起不来了。他就过去去扶,结果呢,连里头还有一些同志们就说你看你怎么真这么摔他呢?不行,非得处罚你不可。后来冯玉祥站起来以后,他说不用你们处罚,我来给他带走吧。其实到那以后呢,冯将军就对他非常喜爱。
赵登禹日后写了一幅好字,便得益于冯玉祥将军之鼓励。赵登禹后编入29军,布防于山西阳泉,此时29军之首领为同样出身于西北军的宋哲元将军。1933年,宋哲元突然接到蒋介石急电,要他率部开赴平津长城一线。赵登禹随军进入冀东,一场大战势不可免!
1933年的冀东,喜峰口长城占据高地则易守难攻,群峰矗立,险要天成。当年曹操正是从喜峰口出关,如神兵天将直扑辽东,一举歼灭乌桓。喜峰口自古为幽燕屏障,东侧老婆山控扼喜峰口镇及孩儿岭咽喉要路,西侧松亭山高地连接摩天岭、直抵潘家口滦河防线,平津安危均系此一线。1933年3月9日子夜,喜峰口再一次成为兵马集结之地。109旅旅长赵登禹奉师长冯治安之命,派王长海217团为先头部队星夜赶赴喜峰口接防。9日正午,王长海团及赵登禹所率大部队陆续抵达喜峰口,在立足未稳之际,日寇便发动炮击,辅以骑兵冲击守军阵地,重炮如雨,势如疾风。
任振儒,土生土长的喜峰口人,现在是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馆长,他的父亲当年曾在喜峰口镇开设中药堂,为29军官兵送药疗伤。
他说,赵登禹3月9日的下午赶到喜峰口,因为敌人占领了高地,我们在低处,敌人武器优良,我们的武器比较低劣,这样的话呢,我们几次争夺都没有办法,后来就组织五百大刀队,就是五百大刀敢死队。
29军将士不畏敌之猛烈炮火,各个奋勇向前,展开殊死肉搏战,以伤亡200余人,倍于敌寇伤亡之代价,取得入夜与敌寇对峙之战果。这也是喜峰口塞上第一次歼敌。曾有一个叫石桥的日本兵,在他的《满洲出征日记》里他把自己的行为叫做"讨伐",把我们的抗日军民称作"匪贼"。
青龙刀!这是29军使用的标志性武器。在炮利船坚的20世纪30年代,为何29军将士还使用这样的冷兵器作战呢?29军脱胎于冯玉祥之西北军,军中虽武器落后,但有尚武精神,冯玉祥特请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专门克制日寇刺刀的刀法,让部队勤加练习,没想到这一没有办法的办法,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与日寇的刺刀拼杀起来反而占尽上风。
喜峰口初战告捷 全国上下抗日热情空前
1933年3月10日黄昏,赵登禹亲率王宝良的特务营增援前线,向窜进喜峰口镇及老婆山之敌发起反攻。此时,又是大刀再显威力,两军短兵相接,战斗约两小时,敌寇被我大刀砍死700余名,长城之坡,尽弃遗尸,敌锐气为之一挫,无力反扑,纷纷北退。此役29军伤亡400余名,特务营营长王宝良亦在阵亡之列。赵登禹左腿被炸伤,鲜血顺着裤脚往下淌,因赵登禹受伤不退,全军士气大振,取得一场大胜。下午6时,赵登禹接军团总指挥宋哲元之命,任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捷报初颁,震动全国,全国上下抗日之热情决心空前高涨,实为抗战以来从未见有,喜峰口当地老百姓和全国各地人民团体都纷纷向喜峰口前线将士捐献慰劳物品。
月黑风高 赵登禹大刀队神兵天降
经过两日的激战,敌军服部及铃木两个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