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半小时内手斩日寇12人的大刀队上士王元龙与来访的北平人民自卫会会员李大钧合影
赵登禹
(1898~1937)民国抗日将领。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29军 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日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赵登禹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先后殉国,终年39岁。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傍晚,未经战斗敌人占领了口上高地,居高临下控制口门,这时,37师特务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炮火猛烈,营长王宝良率部争夺高地,中弹阵亡。随即王长海团到达。天已黑,双方在山上山下反复冲杀,一片混战。夜间,赵登禹旅在赵旅长的率领下,跑步赶到,由喜峰口的两侧夺取高地,才把敌人压下去。赵登禹部占领了长城的山棱线上,敌人退到北坡之下,战事略略平静。
血战两日,29军损失兵力两个团。赵登禹旅长在前线召开团长会议,说:“现在我们仅仅与强敌对战两日夜,已损失两个团的精华,我全军共有10个团,照此下去,只能与敌对战10日。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人后方,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且说赵登禹把自己的想法上报给师长冯治安、军长宋哲元。师长、军长都支持他的想法。此时,已经是3月11日了。赵登禹把阵地交给他部,把火炮、重机枪、驮马、乘马一概留下。士兵轻装准备沿山腰小路,兵出潘家口。
是夜,皓月如镜,风清夜静,塞上初春寒意逼人。昨日落的雪已经在地面上结了冰,山嶷之上白雪皑皑。
赵登禹在白天的战斗中腿部受了轻伤,这次夜袭他仍要求带队。兵分两路,赵旅长带一队走山口外弧,董升堂团长带一队人走山口内弧,两队轻兵在当地百姓的引导下,沿着樵夫打柴的羊肠盘道,斩荆断棘出了潘家口。
出潘家口约行数里,便是日军骑兵宿营地。满街的敌兵正在鼾睡,董升堂团长带兵冲入,手榴弹轰轰隆隆在敌宿营地爆炸。接着士兵挥舞大刀冲入,如砍瓜切菜,杀得敌人措手不及。
赵登禹部也已经得手,冲进敌人特种兵宿营地。日军有条军规:凡在战场宿营一律不准脱衣。因长期以来日军从未受到中国军队的袭击,纪律松弛,此时都脱下大衣蒙头而睡,赵登禹率部冲到眼前,他们未及清醒已经身首异处。腿脚快的,慌忙逃走。敌阵地一片狼藉。中国军队夺获大炮数门、坦克车数辆、辎重粮秣堆积如山。
此时天已破晓,驻老婆山的敌人看见火光听到杀声,知道有变,驰来应援。两军又相混战。我佟泽光部援军又到,将敌人击退。赵登禹旅长见战利品无法带回,决定炸毁大炮坦克,烧辎重粮秣,原路退回关内。
此役,毙敌甚众,击死敌大佐级指挥官1名。中国军队也伤亡很重,官长阵亡者计团副胡重鲁、营长苏东元,连长2人。受伤者团副1人,营长2人。
37师在冯治安师长的带领下,陆续到了离喜峰口30里的三屯营。
赵登禹旅长站到长城之上,向前后望去。后面是刚刚厮杀过的战场,尸横有百余具。向前望去,是缓缓的山坡,敌人陈兵山脚之下,火力射程之外。再看手下的士兵,挂花的在吭吭地裹伤,没有负伤的经过整夜的混战拼杀也已很疲劳。
虽然士气旺盛,也再经不起凌晨以后必然发生的恶战。
事实证明赵旅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刚才进攻的只是敌先头部队,约400余人。其向喜峰口进犯的主力部队还在后面。当29军37师的特务营赶到喜峰口时,天色已昏黑,该营战士只能迎着猛烈炮火,伏在洼地上进行仰攻,战斗很艰难,营长在率部夺取高地时中弹阵亡,战士前仆后继。显然,要夺回高地不能硬拼,要靠巧攻。特务营的战士运用包抄战术,从喜峰口的两侧向日军展开猛攻,经过山上、山下几场激战,终于夺回了高地,暂时压住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稳定了口上的战局。何基沣将军及时向驻三屯营的师部报告战局。师部要求把前沿指挥所设在滦阳城,在喜峰口南约20里处。军长宋哲元从蓟县来电话询问前方战况,指示:“一定要坚守喜峰口”,并下令派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前去增援,任命赵登禹为前线指挥。
赵登禹将军是山东菏泽杜庄乡赵家楼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只念过两年私塾就被迫辍学。他少年时期曾与兄长一起拜师习武,学得一身武艺。刀枪拳棒样样精通。为了寻求出路,1914年,从家乡步行到古城潼关,在那里投奔冯玉祥的第16混合旅当一名士兵。所在连的连长是著名抗日将领佟麟阁将军。佟带兵有方,赵登禹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战士中他表现很突出,耍刀、舞拳技艺超群,受到冯玉祥的器重,将他调到身边当贴身护卫。有一次在湖南常德练兵时,遇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