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团,附伪蒙、朝鲜混合军约两万余人,仍占据喜峰口东北高地最高点以及长城以北高地,其炮兵阵地在蔡家峪以南及白台子西南高地一带放列,不停向我阵地盖射。由于地形险恶,29军只能仰攻,加上武器落后,青龙刀只有在近战时才能发威,29军几乎无计可施。
任振儒说,一个叫宋贵生的,他就比较熟悉一些山里的一些道路,他说夜间我带你们绕,绕到山背后去打。
11日夜11时,赵登禹带伤亲率一部敢死队,绕群山叠嶂,攀摩天之岭,翻嶙峋之崖,而日军因连日作战身心俱疲,做梦也没有想到赵登禹部的神兵天将半夜探营。
赵学芬说,当时就弄得血流成河。他们有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结果脑袋就分家了。
任振儒说,后来就过喜峰口,他们怕得就叫砍头口。
此役,敌之铁甲车、汽车均为废铁,炮径、炮栓均被我军卸回,11日夜袭至12日上午我军毙敌3000余名。我军营连排长伤亡五十余名,士兵千名以上。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勇气。日本的《朝日新闻》次日做了这样的评论:"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1937年7月26日当晚,日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于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遭严辞拒绝。香月清司在向29军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向日军下达了进攻中国第29军,攻占平津的命令。刚到南苑不到一天,赵登禹即受命担任总指挥,然其主力尚在涿州,他身边只带了一个团,无论对部队还是对布防的情况,都来不及掌握。
7月28日清晨,日军对南苑展开疯狂进攻,赵登禹部能上阵打仗的兵少得可怜,而军训团学生队此时已经踏上沙场,而这些学生有很多连枪支如何使用都还不知道。战斗一打响,其炮火就集中于南苑阵地南面的学生兵团驻地。随后,日军突入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残存的学生兵们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十条中国大学生中学生的性命换一条日本兵的性命。学生兵团1700人中,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区区600人而已。
日战地记者记下赵登禹牺牲前的壮举
赵学芬说,当时我父亲是一手拿着大刀,一手拿着驳壳枪来跟日本兵拼杀。尤其他是,跟日本呢,因为他的武器比较先进,就常常是近地战然后用大刀砍杀。
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著名战地记者冈部孙四郎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记录:"敌人的伤亡显然很大,但是战斗精神依然旺盛,有的机枪手被打倒几次,依然带伤站起来射击。"写下这句话后,冈部也被一发机枪子弹打穿了头。但日军终究火力优势明显,宋哲元下令部队撤回城内,当赵登禹部撤退到大红门一带时,突然出现一股日军,赵登禹被机枪射中右臂和腿部。
赵学芬说,我父亲就是当时受伤比较严重。士兵说给你抬走送医院,他说不用了,当时他想到的还是我奶奶吧,他这么说的,你应该不要再管我了,回北平城里告诉我母亲,就说她的儿子是为国尽忠,对得起祖宗但是我忠孝不能两全。
谁是出卖赵登禹的人?李香兰义父潘毓桂
日军其实早已获悉29军的撤军计划,事情何以至此?我们不得不提潘毓桂这个人。潘毓桂书画皆佳,人称才子,他还是伪满著名电影明星李香兰的义父,李香兰称他是非常和善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和善的人,为了实现他所谓的"将华北变成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的理想",早已开始同日本人合作,并将29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交到日本人手上。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在南苑阵亡。潘毓桂却青云直上,此后在华北伪政权中历任北平警察局长,天津市市长。
赵登禹获国共两党共同褒奖 葬礼上却无一亲人
赵登禹将军殉国,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陆军上将,颁发了"荣哀状"。中共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载文敬悼两位将军,说他们"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1950年,毛泽东又亲笔签署了80号"烈属证",在当时,赵登禹将军是为数不多的收到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之一。八年抗战终将日寇赶走,何基沣奉冯治安命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烈士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1946年,由李宗仁李连仲代表国民政府在北平中山公园为赵登禹将军举行国葬,但是为赵将军打幡的却是佟麟阁将军的儿子佟兵。
佟兵回忆说,赵登禹家举行国葬的时候,家里一人没有,流落他乡那会,我们两家关系都特别好了,我母亲说他们家没人,你跟你妹妹参加去,就当他的儿女,就叫我们两个去,到了龙泉寺,我给他打幡。
今天北京市中心还有赵登禹路,隔着长安街跟佟麟阁路相望。赵登禹、佟麟阁这俩人生前是拜把子兄弟,是一对节烈兄弟,当时赵登禹率军援助北平,在南苑突围的时候壮烈牺牲。当时,佟麟阁身为副军长,军衔比赵登禹还高,当时佟副军长曾接到命令让他率军退回北平城内,可是看到这个结义兄弟阵亡,佟麟阁拒绝撤军回北平,想必他当时心里也是立定死志,义不独生。这对结拜兄弟就这样在北平城外壮烈殉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