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赴美参加东北大学建校65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60周年纪念会,由于台湾当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会后50多位学者和热心人士联署签名,成立 了“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执行委员会,并致函继任“总统”李登辉。要求李作出答复。当局迫于无奈,让有关人士“同张学良进行商讨”,决定以发表公开信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是月26日,台湾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登载了以张学良名义写的公开信。
1989年 89岁
5月31日,张学良复函日本人池宫成晃:“华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见来客,警请原宥。老朽年岁衰迈,目朦手软,又乏记室,对于一般信件素不作复。感先生素昧平生,远邦厚谊,破例勉为动笔,字迹草率,文句粗陋,先生当可见及矣。愿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张学良给居住上海的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复信:“御之夫人惠鉴:11月10日来信及照片8张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养子女成人,仲(重)远有知,当已含笑地下也。我也为你骄傲。我目力衰退,书写费力,恕不多写,愿上帝祝福你!”
1990年 90岁
1月30日,于凤至在美逝世,享年92岁。
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庆祝张学良90华诞。
6月3日,是张学良90华诞。5月30日,邓颖超特电祝贺。
5月末,张学良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旧作》。
6月6日,东北大学校友会等在沈阳庆祝张学良将军90华诞。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 NHK电视台采访组三次访问张学良。
1991年 91岁
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刊题主导:“读物思乡。”
2月7日,张学良给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又为张德良、周毅两位教授亲笔题写:“爱人如己”。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9日,原东北学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女儿、上海申大集团董事长阎明光传来信息:“汉公亟愿见见你和明复,谈玉衡(阎宝航,字玉衡)基金会和统一问题,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
4月10日,张学良单独去到纽约。
4月17日,张学良在纽约公开露面。
5月3日,张学良接受纽约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记者魏碧洲的采访。
5月11日,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访问。
5月18日,又接受美国之音“新闻广角镜”节目记者采访。
6月25日,张学良结束了在美国105天的控亲访友和旅游,从旧金山返回台北。
6月底,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收到了来自大陆的陌生信件。
这是来自江苏江阴一个叫张静华的17岁的农家少女写给张学良的信:“张爷爷,你一进是我最敬佩的人。从小到现在,哪怕到将来,当我刚懂事的时候,我爸爸便给我讲你的故事。说你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想当年,你爱国忧民。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配的功勋……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一看,聚一聚,让我们举标同庆?我想,大概不会太远了吧?”张学良挎不住激动,提笔为张静华复信:“静华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关心我们,谢谢你。随信附上近照一张,以慰情怀。愿上帝祝福您!”
12月21日,张学良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题写了院名。
1992年 92岁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张学良德知后,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花篮的缎带上著:“邓大姐颖超千古 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他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0月,张学良收到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王盛烈教授题赠的“关东秋爽,故乡明月”字幅和几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青松梅鹤图》,赞赏晃已。他接受了担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聘书并留影。
11月13日,张捷迁教授为东北大学复校奔波于海峡两岸。是日,张捷迁受托将东北大学的聘书送呈张学良。张欣然同意同任刚复校的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
1993年 93岁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燕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4月19日,《文汇报》记者采访张学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