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离开红都瑞金西进之时共有8.6万多人,随行的女红军仅32人。中央红军出发一个月后,红25军也告别了大别山,从鄂豫皖出发的近3000人中,只有7名女性。红二、六军团离开湘西开始长征,行列女性有干部、机要、宣传员、护理等,被分散在各个单位。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以红四方面军为最多,人数最多时达2500多人。张琴秋作为红军唯一的女师长,随军出发,演绎了一名女性共产党员领导的传奇。
中共第一代共产党 红军唯一女师长
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共产党员,曾赴莫斯科留学5年。1931年,27岁的张琴秋进入苏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刚到根据地时,同志们还对这位乔装贵妇模样来到苏区的的漂亮洋学生能否胜任工作感到怀疑。
第一次出场,张琴秋就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天尚未亮,她便精心地扎绑腿,整理好了一袭灰色的军装。早操集合前,她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军校的操场上,以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进行政治动员时,张琴秋结合国际国内的战争情况,以沉着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激昂的宣传话语,赢得了同志们的热烈的掌声。早在莫斯科留学时,张琴秋便主动要求学习带兵打仗,与男兵一起摸爬滚打参加实战训练,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为了鼓舞士气,张琴秋组织了宣传队,她亲自教姑娘们唱歌、跳舞,这位能文善武的女政委得到了同志们的信任。
带兵打仗一当十 五百农妇剿敌一团
两个妇女独立团直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由张琴秋担任政委。这些女战士都很年轻,年龄大部分在15岁至20岁,由红四方面军负责她们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培养。张琴秋使出浑身解术将这些年轻的妇女,培养成合格的女战士。这些女兵十分积极,努力学习作战、医护等基本本领,承担了保卫机关、清剿土匪、运送弹药和伤员、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等重要任务。
1933年,在反“围攻”期间,张琴秋亲自率500多名妇女独立营战士护送300余名伤病员转移,不料遭遇到敌人一个团的正规军。张琴秋沉着果敢,命令独立营战士依据狭谷地形围成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便迅速卡住两头。敌人始终未曾料到对手全部都是业余的农妇武装力量,身陷包围之中进退不得顿时感到慌乱。张琴秋又带领身边的人向敌人喊话,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些平时受军阀欺压,大多穷苦出身的士兵第一次亲耳听到这样的宣传,都停止了开枪,静悄悄地倾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向不肯开枪和前进的士兵扫射,立刻激起了反戈,顿时敌人内部乱作一团。张琴秋趁虚而入,率领妇女们冲下山,将全团敌军缴械。
尖锐批评张国焘 遭到报复扫厕所
1932年12月,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在小河口会议上,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指挥和家长制领导作风进行了尖锐批评。这次会议迫使张国焘的家长制领导作风有所收敛。
然而,1933年夏,张国焘借着“肃反”,报复小河口会议上给他提意见的干部。张国焘要求张琴秋“主动”揭发余笃三、邝继勋等人所谓的“右派”活动。张琴秋不肯,结果被免去一切职务,下放去扫厕所。徐向前曾回忆道,“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张国焘便借口‘肃反’,陆续将曾中生、余笃三、旷继勋等人逮捕或危害,张琴秋也被降职使用。”而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批评张国焘了。
直到1933年底,张琴秋才恢复工作。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组织部队机关和翻身解放的妇女组建了妇女独立团,共有1000多名女战士,张琴秋任团长。1934年冬,红四方面军组编各地的优秀妇女干部,成立了妇女独立第二团。红四方面军的妇女独立团(后改编为独立师)是中国人民军队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正规女兵部队,人数达2000多人。
分娩前担架指挥 孩子生在戈壁滩
红军西路军向新疆远征途中,张琴秋身怀六甲,组织上早已决定将张琴秋转移后方,然而由于条件艰苦来不及转移。一天,西路军总部直属队遭到敌人伏击,张琴秋已临近分娩,她忍着阵阵腹痛,仍在担架上指挥着总部机关作战。
在敌军马步芳的骑兵的围追堵截中,红军战士一路撤退,张琴秋的孩子被迫出生在戈壁滩上。幼小的生命无法对抗恶劣的环境,心脏停止了呼吸。而张琴秋也因产后失血过多而昏迷了,以至于连孩子的模样都没看清就永远地失去了孩子。作为一位女性,张琴秋在长征中承受了更多的艰难和苦痛。之后张琴秋由于身体虚弱被敌人俘虏,身份暴露,被马步芳解送到南京邀功。直至全面抗战开始后,在周恩来的亲自营救下,她才最终回到延安。
&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