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升空后,我们的“神七”又即将升空了。现在,大家都对此非常关注。可是,更令菏泽人自豪的是,神舟七号发射的四位副总指挥中,有两个菏泽人,即曹县人、常务副总指挥张建启中将和郓城人、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
现在,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张建启。
他,出生在菏泽市曹县楼庄乡安乐村、毕业于菏泽一中、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4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参与组织指挥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宇宙飞船发射。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今,已经62岁的他又被任命为发射神舟七号4名副总指挥中的常务副总指挥。已经是解放军中将的他,常常被人们称赞为“飞天将军”。
艰苦的学习生活
1946年,张建启出生在曹县楼庄乡安乐村一个普通的佃户家庭。他排行老大,有两个妹妹。从6岁开始上学,张建启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他从不讲究吃穿,能上学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营养跟不上,小学时候的张建启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又瘦又矮。因为个子小,走路跟不上同村的伙伴,上放学时时常由他的堂哥背着。据他的大妹妹张玉阁回忆,哥哥上学最苦的时候是在菏泽一中上高中。当时,由于历经三年自然灾害,原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张建启凑4元钱的生活费,父亲把家中那根扁担和一对木桶卖了10元钱,一把镰刀卖了5毛钱。冬天买不起棉鞋和被子,张建启就穿草鞋,草鞋里塞满麦草;到了晚上,因为就一床被子,就用草苫子盖在被子上面取暖。天长日久,草鞋的鞋底被调皮的同学给踩掉了,他就用一根绳子把鞋子绑在脚上。因为没有“闲钱”,张建启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即使回家,也是从学校跑着回去,六七十公里,一跑就是一夜。有一次,张建启半夜爬起来穿上鞋就走,几个小时过去了,脚上打满了血泡,疼痛难忍,实在走不动了,就顺路到了离家5公里的舅舅家。他低头才发现竟然错穿了别人一只鞋。舅舅见他双脚磨满血泡,心疼地用地排车把他推回家。母亲和两个妹妹见他穿得实在破旧,用当时家中仅有的布票给他做了一件棉布褂子、一条裤子。后来,棉布褂子被划破一个洞。他就从裤子上剪下一块,自己用针线补上了。至今,在张建启家中还保留穿这身衣服的照片。
二妹妹张春阁回忆:“大哥高考前,表哥去我家给了我父亲10元钱买烟。父亲没舍得花,就给我大哥做了件棉袄。结果我大哥考上了军校,换了军装,那件新棉袄一天也没穿。”
忠孝两难全
1970年,张建启以优异的成绩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位于茫茫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中国的航天事业刚起步,急需大批人才,张建启二话没说就报了到。
刚在戈壁滩工作半年,正在组建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急需高科技人才,张建启随数千名创业者开进大凉山腹地。当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一条满目荒凉的大峡谷。勘察发射场地形时,他和战友们就住山沟里,喝山涧溪水。期间,他参加了组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和调研谈判。在大山沟的20多年里,他参与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等卫星发射试验。由于生活异常艰苦,他患了严重的胃病,但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建启本来是个大孝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却一直不能回老人身边尽孝。妻子闫秀荣是他菏泽一中的同班同学,当时被分配在淄博火车站工作,两人长期两地分居。为了让苦了半辈子的父母享受城市的生活,经济并不宽松的他把父母接到了淄博。而他却长年忙碌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几年都不回一趟淄博。照顾父母的责任几乎全由妻子承担。
1986年,父亲患癌症病危,妻子希望他能回来陪父亲几天,在病床前尽尽孝。张建启惋惜地说:“现在工作太忙,没有办法,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你代替我尽孝吧!”不久,老父去世了,最终未能见到自己惟一的儿子一面。做为家中唯一的男丁,在正常人看来,哪能不回家料理后事呢!而正在忙碌于科研工作的张建启强忍着悲痛,让妻子代替他为送老父回老家安葬,抗旗摔盆。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张建启也没有回家。父亲去世三周年的时候,张建启依然无法从工作中脱身。心中难以压抑对于父亲的思念和愧疚,那天他一个人偷偷地跑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一个小山头上,朝老家的方向磕了3个响头,失声痛哭……直到2001年,张建启出发路经菏泽,匆匆回到老家赶到父亲坟前悼念。离军校毕业回来那次,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四十年情系航天事业
从神州1号到神州6号发射的成功,凝聚了众多航天人的无数心血。张建启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98年,张建启被调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副主任,主管载人航天发射试验。为适应新的任务形势,他刻苦钻研载人航天靶场技术,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几年内做的数百万字学习笔记和阅读的书籍资料可用卡车拉……1999年,他率团到俄罗斯航天发射场考察,在参观发射中心展览馆时,陪同人员指着一幅大图片对他说:“我们俄罗斯的飞船已将30多个国家150人送上太空,但没有你们中国的。”张建启不卑不亢地回敬道:“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张建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兑现着自己的这句承诺。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