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制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西方学者判断民主政治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多党制,二是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三是政府领导人的普选制。但这是西方民主的标准,不是所有民主的标准。正如前面所说,民主的根本意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确保公民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只要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权力制衡制度和选举制度,都应当认为是民主制度。这里的关键是,人民真的有没有“当家作主”,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当家作主”;政府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评价民主政治及其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准。中国的民主政治在许多方面都区别于西方。例如,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不推行多党制,而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制度;在权力的制衡方面,中国不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而推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重在“人权、事权和财权”以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制约;在选举制度方面,国家领导人不搞全国性普选,而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它的成功需要长期的探索。
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发展中国民主的现实道路
中共十六大就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线。中共十七大再次确认了这一民主发展战略。党内民主是除基层民主之外,中国推进民主政治的又一重点。如果说基层民主是由下至上推进民主政治的话,那么,党内民主则是由核心向外围推进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政治权力核心,几乎掌握着全部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此外,作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国社会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没有党内的民主,就意味着没有核心权力层的民主。但是,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命题本身就意味着,党内民主不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才是最终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从根本上说,发展党内民主,是推进人民民主的途径和条件。
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即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先进、社会和谐。必须从这个整体性的战略目标中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民主与民生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决不能将这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不能认为重视民主就势必忽视民生,或相反,强调民生就势必轻视民主。胡锦涛同志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改善民生也好,发展民主也好,繁荣文化也好,建设和谐社会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了最终胜利地履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
>>观 点
民主政治必须是有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各个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有序表达。——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叶小文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民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同时,民主政治制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 甄小英
民主的“主”如果少了一点就会变成“王”,作为执政党,就要有自觉的民主意识,以人为本,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曾叶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等内容,就是在不断探索拓宽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的政治渠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将有机会当选人大代表。——十七大代表 罗 群
>>资料链接
《民主是个好东西》摘录
俞可平曾撰文《民主是个好东西》,引起广泛反响,该文指出,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它只是人类众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不能取代其他制度去规范人类的全部生活。民主有内在的局限性,不是万灵药,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但民主保证人们的基本人权,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