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时比戏曲更富有传奇色彩。叶伟伦的经历也许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许多人对叶伟伦的印象是从他担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开始的。确切地说,应该是2002年,他与唐骏联手在微软的一次渠道拓展新闻发布会上开始的。
当时唐骏一身铠甲,威风一如“人中吕布”。而叶伟伦的形象更加出位,他以当时最红的《骇客帝国》中救世主尼奥的形象赫然出现……将整个微软渠道大会推向了高潮。
也许唐骏和叶伟伦都没有想到,生活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一年以后,唐骏离开微软加盟盛大,继续自己的古装游侠生活。而叶伟伦也在悄然转变身份,成为了一个真正与病毒誓不两立的杀毒企业——趋势科技的中国区总经理,他的尼奥身份在瞬间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弹指一挥间,叶伟伦,这位趋势中国新少帅已经上任两个月。除了上任之初,他发表了一些履新感言,之后似乎就从媒体面前消失了。那么,这些日子,他都在忙碌些什么?对于新工作,他有怎样的感受?又制定了哪些宏伟的公司发展规划?
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在朝阳门人寿大厦的趋势科技公司内,见到了行色匆匆的叶伟伦。用趋势市场经理的话来说,这是叶伟伦两个月来第一次有时间坐下来接受媒体独家专访。在这期间,他10次飞上海,6次去广州,3次在北京,而这次则是刚从泰国回来,据说,一两天内又要飞赴美国。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名言,“我不在办公室,就在去办公室的路上。”
在许多人看来,叶伟伦是有些幸运的。与他差不多同时辞职的他的直接上司——微软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被微软毫不客气地送上了被告席,原因是他加入了Google公司,是微软潜在对手。用叶伟伦的话说来说,“Google公司的搜索引擎方式也许将改变一代人使用电脑的习惯。这难免会让微软将其视为心腹大患。”
尽管微软进军IT安全领域的想法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此事一旦坐实,趋势无疑也是微软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对手。但奇怪的是,面对未来对手趋势上门“挖角”,微软却显得很平静,并没有打算为难叶伟伦。
在风口浪尖上,还能如此自由地舞蹈,传说中的叶伟伦显然决非等闲之辈。与许多职业经理人谨小慎微相比,坐在对面的叶伟伦身上总有一种气质让你不得不喜欢他——他是如此的坦率、友善,像足了你认识十年的朋友。但是真正感染你的,实际上是他乐观的天性和极富幽默感的表达方式,这也许就是他独特的魅力。
飞翔的翅膀自己装
今年42岁的叶伟伦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年轻外表和充沛的活力。但不可否认,他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智慧。
这个早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的毛头小伙子,也许没有想到他自己的职业道路会是“兜了一个圈”。在赴美留学时,他放弃了本科学习的通讯专业,转攻电机专业,并获得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不过,从此以后,他的人生经历却开始与电机绝缘,与电信与IT的情缘却日渐浓烈。
“没有想到吧,我刚硕士毕业那会,在硅谷做了三年的程序员。”对于叶伟伦的这个说法,记者将信将疑,毕竟性格活跃的叶伟伦与印象中那些着装另类,脸色苍白的程序员有太多的不同。1993年,重新回到台湾的叶伟伦加入了台湾微软,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微软职业生涯。叶伟伦积极进取的性格,在这一时期发挥的淋漓尽致。
那个时候,其实叶伟伦只是一个职员而已,但是他居然利用业余时间给公司的总经理写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邮件里,他对公司的很多制度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后来被总经理叫去,拍着脑袋说,想法很好,但不应该连越三级……”
面对这样的婉言告诫,叶伟伦并不气馁,“受到打击后,再处理同样的事情就会智慧的多了。”他笑着说,他开始有意识地汲取自己所有能接触到的公司的相关知识,努力充实自己。
靠着自身过硬的能力,同时采用一些很阳光的职业技巧,叶伟伦在公司很快脱颖而出。
2001年,叶伟伦被微软中国的总经理高群耀赏识,成为微软中国的副总裁。在群星云集的中国微软,他先后与高群耀、唐骏、陈永正、李开复做过搭档,深受这些微软中国总裁们的信任。这一时期,他的管理经验与人生阅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单飞的时机也日见成熟。
2005年8月,与叶伟伦相识10年之久的趋势科技亚太区总裁刘家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甚至不惜答应趋势中国从亚太区独立的要求,请他出任趋势中国的总经理。
这也翻开了叶伟伦职业生涯更辉煌的一页。
用好微软“试验田”
在许多人看来,微软创新的理念、研发的管理、激情的企业文化等,都值得大书特书,拿来与国内企业分享。
作为微软中国的副总裁,叶伟伦熟悉微软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全盘照搬,得到的也许并不是IT杀毒领域的另外一个微软,却可能失去最好的趋势科技。
叶伟伦的聪明就在于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两者各自的优势,并善于取长补短,把微软的管理经验转换为趋势的实在的财富。“微软现在已经是一个100亿美金的企业,而趋势正在跻身10亿美金企业的行列,规模不同,经营上,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叶伟伦一针见血地说。
在他看来,高速成长中的趋势科技,也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与微软成长过程中同样的兴奋与痛苦。而放大这种兴奋,减轻它成长的痛苦,让它顺利度过“青春期”,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数一数二的杀毒企业的责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叶伟伦地肩上。
对此,叶伟伦显得胸有成竹。目前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