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中国已经有23年的历史,而有一位中国人在过去22年中一直在英特尔工作,从实习生做到了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大区总经理,他就是杨叙。
一直以来,中国惠普前总裁孙振耀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努力让中国惠普脱离亚太区,成为独立的大区,但在他的任期内,这个期望并没有实现。事实上,这也是许多跨国企业中国区高管的目标。
只有杨叙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从2007年1月1日起,英特尔独立销售与市场地区增加到5个,大中华区脱离亚太区与北美、亚太、欧洲、日本并驾齐驱。不仅如此,杨叙还打破了英特尔在大区设立双总裁的惯例,独立出任大中华区总经理,促进英特尔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元建立了第三个独资生产厂……
深入去分析、总结这位只有43岁,被IT业界称为“金童”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或许对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好的启示作用。
冒险?给自己一颗奔腾的心
在杨叙的理念中,冒险的行为被如此阐述:世界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每一时刻总会有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想法推翻旧想法,做事摆脱不了这一规律,情况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前一次的成功,就有可能成为下一次的绊脚石,正因为如此,所以你别无选择。
1985年9月的一天,美国旧金山机场,西部时间凌晨两点。
一位略带稚气的中国青年推着行李走出了机场大楼,他伸手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底特律的GMI工程管理学院。”一口结结巴巴的英语。
“你说什么?去底特律?”出租司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到底特律的GMI工程管理学院。”这位青年人又重复了一遍地址。
“这里是旧金山,到底特律还有3800多公里。”
此时,这位青年才恍然大悟,红着脸拎着行李从车里跑回了机场候机楼。
不用说,人们也能猜到,这个年轻人就是杨叙,那一年他只有20岁。
“当时就是胆大,那个时候对美国地理根本没有概念,而且基本上不会讲英文,本应该在出发前就了解清楚,但那时候却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没什么大不了。”杨叙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窘境。
23年过去,这个故事只会在朋友闲聊间偶尔被提起,但这种敢于冒险的勇气,却是杨叙成就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英特尔工作了22年,使我能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英特尔骨子里的一些东西,那就是冒险精神。”杨叙承认在这一点上,自身的特点与英特尔的企业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995年,杨叙受命从美国回国开拓OEM市场。经过市场调查之后,杨叙提出了用最新产品“奔腾”处理器与本土OEM厂商合作的战略。计划一经提出,在英特尔中国内部就引起了诸多争议。4人组成的OEM销售团队,除杨叙外,2人坚决反对,持中立态度的人只说了一句,“我不知道,让我做我就做。”
其他同事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1995年年底的中国PC市场,DIY占据50%的份额,而在剩下的OEM市场中,国外厂商又占了40%。在“486”国外品牌机销售一片红火的情况下,放弃国外品牌,扶植国内厂商,大规模推出“奔腾”机型,确实太冒险。
是孤注一掷,还是重新制订决策,这是一个选择。后来杨叙也承认,与后来英特尔经历的多次风浪相比,此时的压力最大。
杨叙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战略计划付诸实施,杨叙紧急飞回美国总部,向高层游说这次合作的重要性。
在反复几次与几位负责全球OEM业务的高层进行交流,并详细深入地讲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之后,英特尔总部做出了一个在公司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决定,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向联想等中国厂商提供“奔腾”微处理器,从此英特尔在中国市场走上了快车道。1997年,采用“奔腾”处理器的机型同时超过康柏和IBM,成为中国市场第一,英特尔就此奠定了在中国的地位,而杨叙也凭借着似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受到了高层的关注。
“冒险就意味着出现失败情况的概率很高,你如何去看待和承担这种结果。”
“能够承受压力且保持高度危机意识及必胜信心,这才是在工作。不要因为受到阻力就去改变,在压力面前保持必胜信心和乐观态度,所以,很多时候你必须去尝试。”
事实上,冒险精神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在冒险之前,杨叙总是细致周到地考虑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制订策略前会对市场信息作足够的了解,对数据反复分析,经过缜密思考后才会大胆执行。
工作中敢于“冒险”的杨叙,在生活中也喜欢新的东西。滑雪、高尔夫,这些对运动者自身技术有着高要求的项目往往都受到杨叙的喜爱,就像接受媒体采访时,只有新鲜问题才能激发他的诉说欲望。
杨叙不仅自己喜欢“冒险”,而且鼓励手下员工也要具备这种精神。在他看来,鼓励冒险有利于员工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可贵的,因为成功让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失败则可以辨识出错误的歧路。
“别担心,只管去做,我担着。”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诺依斯的口头禅,也是杨叙鼓励员工最经常用的语句。“我时常鼓励我的员工,就是要去想别人没想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不光做技术要这样,做一切事情都要这样。我不在乎这次活动最后实现了多大的影响,而是要告诉大家,一定要打开思路,变着方法做事情。”
“不过我不主张无目的、无意义的冒险。”杨叙又一次申明这一点。
我不会接受“NO”
对于一名经理人而言,成功与卓越这两者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于影响力。
称职经理人会利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资源,会在了解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后,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该履行的职能。但一位卓越的职业经理人不仅会做到以上的内容,还会尽可能地去影响身边的所有人。
在深入了解杨叙在英特尔工作22年的经历之后,不得不承认,杨叙的职业生涯能够如此辉煌的发展——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最终成为销售与市场营销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如何去影响外界”。
“当我的职业轨迹开始向上提升时,我开始希望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杨叙的表述,其实将这句话前后倒置过来,其中能够读出的东西可能会更值得人们玩味——“如果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就是自己职业生涯轨迹向上提升的时候”。
想要去影响一个人,本身是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