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英汇集的跨国企业中,但杨叙有自己的办法——广泛的交流。
2000年10月1日,国庆节,英特尔总部发出了一项正式任命:杨叙升任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任伊始,杨叙就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整合中国区不同职能部门。垂直管理架构是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不同职能部门,并不完全直属于地区总部,而是对垂直上级部门负责。当时英特尔中国区共有10个业务部门,杨叙只负责其中的2个,而其他部门都是直接向亚太区甚至总部汇报。
垂直管理这种架构的初衷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防止全球总部和地区总部之间信息渠道单一,传播不畅,但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各个部门往往会因为利益很难相互协调一致。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部门无法专注中国区这个方向。有时候开展某些业务活动,无法迅速得到统一有效的配合,某些部门甚至觉得为中国区专门制定策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杨叙这样回忆道。
和这些“诸侯”们打交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去说服他们听从自己的指挥。要使得各部门协作起来,就必须要了解各部门的信息、想法,而强迫命令显然不可能起到效果。在整合正式开始之前,杨叙花了整整20天的时间进行沟通——每天都泡在不同的部门,找负责人谈话,找员工谈话。
在那段时间,杨叙就是通过不断的反复交流,去影响对方,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一周。“要让同事们发自内心地去支持协作,只能不断地通过交流,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找到说服他们的办法,级别有时候并不能起到作用”。
“乐于与人交流的个人特质是杨叙最为突出的工作方式”,一位熟悉IT界知名人士这样评价杨叙。从进入英特尔做实习生开始,到如今的地位,杨叙始终从来没有改变过喜欢与人交流的习惯。显然,没有信息上沟通交流,自然就谈不上去影响他人。
据说,每天清晨,杨叙步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听筒与美国总部沟通,这一时刻在杨叙看来是一天中最兴奋的,“将每天发生的新东西告诉他们。让总部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他们理解我们对很多战略策略的制订,最后让总部自觉地支持我们。”
“保罗•欧博特与我的那次对话,至今令我受益匪浅”,杨叙坦言自己这份交流的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早期,“交流”让他吃过不少苦头。保罗•欧博特是杨叙的第一个老板,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杨叙的职场生涯启蒙者。
1986年,杨叙成为英特尔底特律办公室的一名实习生,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逻辑,虚心请教,勤奋好学,是新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杨叙却得到了来自同事们的“投诉”——这个“菜鸟”在工作的时候,不分场合、时间地提问,有时候甚至不分内容地与人聊天,干扰了大家的正常工作。
欧博特并没有直接批评杨叙,而是将这件事作为一个正面案例来沟通。“我欣赏你的热情,喜欢你的办事风格,这样很好,年轻人就应该这样。” 同时,欧博特指出了杨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20年后,面对媒体的采访,杨叙坦言欧博特的方式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他当年劈头盖脸地训我一顿,可能就不是今天这样一个情景”。
这次谈话不仅为杨叙日后走上管理岗位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也深深地影响了杨叙的处事方式。而2007年曾经引起业界关注的改名事件(将杨旭改成杨叙),杨叙自己的解释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听从别人的意见”。
如今英特尔中国大区完善的员工沟通制度和管理原则由此而来: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一定要多沟通,既要分工明确,独立完成,又要团队合作,协调工作。
但如果认为杨叙只会通过平和的交流来影响他人,那么你就错了,很多情况下,杨叙也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如果我认为制定的策略是正确的,而且对公司有利,这个时候,我不会接受‘NO’。”
之所以英特尔中国的员工在执行和贯彻能力很强,这显然与杨叙的作风有关。“反应快、决策快,容不得你怠慢!”有员工就表示,杨叙一旦进入工作状态,许多人都有畏惧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他多严厉,而是他的行事风格会让你感到一股莫大的压力”。确实如此,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确保自己是无可挑剔的,这样才可能去要求别人,才可能去影响团队其他的成员。
“员工的工作效果不够理想,只要及时与他沟通,阐明原因,他通常会给予很大的理解,而且往往会启发式帮助你去解决问题”。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工作方式太过于强势吗?”
“我只是在简单地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
成功要有一个好的性格
“在中国,成功的核心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性格。” 中国另外一名明星级职业经理人唐骏曾经这样说过。而杨叙正是这样的人。
2006年6月,在出任亚太区总经理11个月后,杨叙又一次回到了北京,重新执掌起中国区的业务。在杨叙主管亚太区的日子里,老对手AMD却在中国市场上占得了先机,市场占有率从7%上升到了21%。
回归之后,在杨叙的日程表中,首要的事情并不是开会制定产品价格策略,也不是查看对手情况,而是频繁出席客户伙伴的各种商业活动。对杨叙而言,与这些商业上朋友交流沟通,远比单纯的市场策略来的重要。
“为人豪爽、大胆、有亲和力、喜欢结交朋友”,这是杨叙对自己性格的评价,这也是典型重庆人的特征。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公司下属,对于这位已进入不惑之年的英特尔大将评价几乎众口一词:性情中人。
“杨叙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懂得如何把客户变为自己的朋友,一起取得商业利益。”这是一位资深IT评论家做出的论断。确实如此,杨叙的销售能力被业界所公认,究其原因并不是在于他“能说会道、花言巧语”,而是他会发自内心去帮助客户,在达成交易的同时,也成为朋友。
在90年代中期,中国IT企业的运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往往是短板,许多企业不仅缺乏企业运作的基本规范,甚至连企业架构和职能划分都搞不清楚。
据一些IT界的资深人士回忆,当时许多生产厂商根本就没有生产规范,例如生产线上直接接触元器件的工人不佩戴防静电措施,甚至用手直接接触芯片等部件。于是,杨叙不是先推销产品,而是调动公司资源帮助客户成长。为此,他向总部申请了一笔资金专门用于客户培训。由于效果明显,这种做法后来也被英特尔推广到全球范围,延续至今。
例如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