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及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1936年夏,两广“六·一事变”解决后,蒋介石调动重兵准备大规模地。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一举消灭红军。10月20日,蒋介石来到西安,向杨虎城和张学良宣布不准抗日,实行“剿共”的计划。杨、张力劝蒋联共抗日,遭到蒋的呵责。12月4日,蒋再次到西安,提出两个方案,逼杨、张作最后的决定。这两个方案是:(一)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全部开往陕北前线,向陕北红军“进剿”,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战;(二)杨、张如不愿意打内战,则将东北军调到福建、十七路军调到安徽,将陕甘两省让给中央军去“剿共”。杨、张在重压之下仍不接受这两方案,并坚持对蒋介石晓以大义,陈以利害,要求蒋联共抗日。可是,蒋介石对他们的苦谏置之不理。张学良采用哭谏的办法也无济于事,反遭蒋介石责骂。到此,杨、张都明白矛盾已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谁也不敢先开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学良试探杨虎城,问可不可以找王炳南(在杨部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一起谈谈,看王有什么意见。杨故意说:“不必找王炳南了,他的意见激烈得很,提出要把蒋介石抓起来。”张一听此话,连忙说,我看王炳南讲的对,现在恐怕也只有走这一条路了。因此,张、杨决定发动“兵谏”。
12月9日,西安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张学良在十里铺劝回学生后,立即找到杨虎城,说:“群众的要求我已作了保证,蒋很顽固,善言好语是没有用了,你看怎么办好呢?”杨紧紧握住张的手说:“副司令,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一定跟你来。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请不要迟疑。”
10日晚上,险些出了大乱子。那天晚上,杨的特务营长宋文梅应约去找张的宪兵营长孙铭九,宋突然发现孙正指挥几辆坐满士兵的卡车,向临潼(当时蒋介石的住处)进发。宋以为有紧急情况,立即报告了正在易俗社陪蒋介石的高级将领看戏的杨虎城。杨见张学良没有来看戏,也以为张背著自己抓蒋介石去了,立即命令调部队包围易俗社。直到深夜11点,张学良从临潼返回,才知是一场误会。当时有人发现剧院被包围,质问杨虎城,他以保卫安全作解释。
11日,杨、张商定于次日凌晨6时行动,并分工由东北军负责到临潼抓蒋介石,第十七路军负责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当晚九时,杨召集亲信的高级干部,宣布了“兵谏”计划,他说:“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一意孤行,坚持内战,竭力挑拨我们和东北军的关系。这次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大举‘剿共”实际上要消灭我们和东北军,我和张先生决定硬干,要干就彻底干下去,把蒋介石抓起来。”又说:“把这个摊子(指杨的部队)这样摔了,响!值!”同时,杨与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警备二旅旅长孔从周一起详细研究了军事行动计划,具体部署是:孔从周旅负责解除蒋介石的宪兵团、保安司令部、警察大队、陕西省府的宪兵连和西关机场驻军的武装,并占领机场;以一部担任西安各街巷的警戒(东南一隅归东北军),每一街巷如有武警时,即派武装士兵监视。为了增强警备二旅的领导力量,增调许权中(中共地下党员)为副旅长。炮兵营归孔从周指挥,炮兵位置设在北城楼上,对西安车站方面警戒,准备对外来的敌军轰击。特务营长宋文梅率特务营及卫士队各一部分士兵,负责逮捕住西京招待所随同蒋介石来的高级官员。派绥署参谋处处长王根僧去监视思想反动、与军统特务有关系的营长李振西,该营由赵寿山直接指挥,担任警戒新城城防及解除新城东北几个警察大队的武装。杨虎城委任赵寿山为总指挥,并说:“我们准备好,等张副司令来确定后,与临潼统一行动。”此时,张学良率领十一名军官来到杨的新城大楼,与杨共同指挥行动。张问杨准备好了没有,杨回答说:“我们准备好了,专等你来以后下命令。”
12月12日凌晨5时左右,闻名于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张学良部在临潼华清池,活捉了蒋介石。杨虎城部于8时左右完成了计划的任务。
张、杨逮捕蒋介石以后,立即通电全国,并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即:(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七)确实遵守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他们还致电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去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处理善后事宜。
15日,杨虎城向全国发表广播词,强调指出:“我们救国的方略,除了全国一致,向同一目标,对准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者抗战以外,实在是再没有第二条生存的道路了。”他说:“只要中华民族能够生存,对个人为功为罪,是不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