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和许多老同志的回忆录,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素材。他还广泛浏览古今诗词,学习锤炼语言和推敲韵律。经过反复思考,他最后确定采用一种新的体例,即“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就是每段诗歌用四个三字句,八个七字句共12行68字组成,押一个统一的韵脚。
热泪拌墨出奇章
他早晚漫步在西湖边上,回想革命胜利得来的不易,往事一桩桩涌上心头,仿佛回到了30年前的长征岁月之中……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眼看就要落入敌人的手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生活和战斗多年的“老家”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了。离别,是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痛苦。苏区人民留恋自己的军队,红军也舍不得鱼水之情的苏区人民。尽管红军转移是在夜间的秘密行动,但还是被根据地的群众发觉了。群众流着眼泪,争相前来送别亲人。于都河的浮桥两岸,人山人海,一望无边。无数的火把宛如千万条火龙在蜿蜒行进,成千上万的苏区老表从四面八方涌到渡口送别红军。有的送茶水,有的送草鞋、布鞋、斗笠、雨伞,有的帮助挑担子,还有很多群众含泪高唱送别红军出征的歌曲。老乡们深情地喊道:“红军呀,你们千万要回来啊!”红军战士们则坚定地回答:“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这是深情惜别!这是生离死别!红军离开后,多少留守的红军、革命群众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瞿秋白、刘伯坚、毛泽覃等一大批党的中坚力量和红军将领,无数革命群众,都被敌人残酷杀害。长征的告别,是多么刻骨铭心呀!但是,为了革命的胜利,只能暂时离开“老家”实行战略转移。具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红军,是一定会胜利的。想到此,一段歌词涌上心头: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告别》的成功创作,给肖华带来更大的创作热情,转而进入《突破封锁线》的创作。肖华的思绪又回到了突围之中……
《突破封锁线》又创作成功: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固陂新田打胜仗。佯攻汝城占宜章,跨过潇水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围追堵截奈我何,数十万敌空惆怅!
就这样,一段段痛苦的回忆,一阵阵激情的创作,感动的泪水,拌着深情的笔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