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ao >> 肖华 >> 正文

 

[组图]开路先锋  记肖华将军

一片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在这里建立根据地,能直接威胁日寇的战略要地天津、济南和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以及海上交通要道塘沽。肖华率部队踏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从太行穿过冀南平原,于9月27日直入冀鲁边区的中心——山东乐陵县城,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城西关召开的欢迎大会上,他身着半旧的粗布军装,英姿勃勃地登上讲台,向大家讲了抗战必胜的道理,讲了冀鲁边的战略位置和学习《论持久战》的重大意义。肖华的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极富鼓动性。

当时,冀鲁边区的局势十分复杂。除了我党领导的几支游击队外,其余的就是国民党军队逃跑时丢下的游杂部队,他们各据一方,称王称霸,有的还假借抗日之名,到处勒索人民钱财。此外,还有爱国人士自动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当蒋介石发觉日军并不能全部控制占领区,而八路军、新四军却在敌后创建根据地时,便唆使他的杂牌军也纷纷钻到敌后来,向八路军“收复失地”,制造磨擦。从地理形势上看,这里东临渤海湾,西靠津浦路,北临天津卫,南依济南府,四周都有日寇重兵,随时都可能合围“扫荡”。内忧外患,困难重重,要把这里建成坚强的抗日根据地,谈何容易。

肖华来到边区后,坚决贯彻上级指示,一是发展武装。当时该区有地下党领导的第31支队,这支部队打了一些胜仗,占了一些地方,但在日寇、汉奸、土匪、民团的四面包围之中,处境很困难。支队里有共产党员,但他们原多是学生和教师,革命热情很高,但对作战、训练和管教部队则缺乏经验。肖华便派了一些红军时期的干部来该部队工作,使这支部队进步很快发展也很快,没有几个月,就编成了由两个主力团、一个特务营组成的支队。与当时以红军部队为基础迅速发展起来的曾国华、孙继先支队合称为边区的三支主力部队。与此同时,边区还建立了运河、津南、商河、泰山等地区性支队,以及十几个县的县区武装。到1939年初,边区部队已发展到2万多人。二是建立政权。在发展部队的同时,肖华与地方负责同志一起,积极建立抗日政权。边区成立了以肖华为主任的冀鲁边军政委员会。他们要求部队打到哪里,抗日政权就建到哪里,有政权才有根据地。因而边区的政权建设发展也很迅速。到1938年年底,他们在乐陵、宁津、庆云等15个县建立了抗日政府,还建立了以杨靖远为专员的津南督察专员公署。三是培养干部。部队的发展,政权的建设,都急需大批干部。为此,边区成立了以符竹庭主任为校长的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肖华经常挤时间给学员上课,作形势报告,讲解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著作。学校分军事、政治、民运三个队,分别培养军事、政治和群众工作干部,边学边做。每期3个月,先后培养了王猛、姜思毅等数以千计的各级领导干部。

由于冀鲁边战略位置的重要,敌我顽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密谋策划组织“冀鲁联防”,妄图以软硬兼施、南北夹攻的方式把八路军赶出冀鲁边。乐陵县是冀鲁边领导机关所在地,县长牟宜之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早先派来的,沈鸿烈给他写信,让其尽最大可能限制、刁难八路军,“尤其在军饷、粮食、服装上不予供给”。但牟宜之早年参加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倾向抗日进步,肖华决心争取他。在肖华的帮助下,牟宜之坚决抵制了沈鸿烈的阴谋,更加支持抗日和靠拢我党。他与我党“约法三章”:“第一,我是抗日县长,不是国民党县长;第二,国民党有害抗日的政令,我概不执行;第三,我的钱粮一概供31支队。”

为阻止我党领导的抗日势力向北发展,鹿钟麟收买了民团头子孙仲文,给他枪支弹药。肖华与纵队领导研究后,向孙仲文盘踞的大赵村发动进攻,不仅打破了鹿钟麟的妄想,而且乘胜向北挺进,开辟了盐山、沧县、新海地区,直逼天津,致使“冀鲁联防”计划泡了汤。沈鸿烈和鹿钟麟自甘败在这位“娃娃司令”的手下。

日寇扫荡开始后,肖华领导边区军民同日寇浴血奋战。1939年1月,韩家集伏击战,我军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消灭了敌中队长西村以下100多名日军,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此战被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誉为“平原战斗胜利的光辉战例”。

在同日、伪、顽斗争的同时,国民党第十军团第一军军长高树勋又率部来到冀鲁边区。他是奉第十军团司令石友三之命,专门来同我们搞“磨擦”的。但是,高本人早年曾做过刘伯承师长的副官,比较倾向抗日。1939年7月11日深夜,高树勋及所部2000多人在乐陵宁家寨被日军团团包围。高向国民党部队发报求援,可他们都为保存实力而见死不救,高只好求助我军。肖华接电报后,亲率部队经50里的急行军,赶到宁家寨,内外配合,击溃了日军,救出了高树勋。高握着肖华的手激动地说:“贵军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钦佩,对鄙人教益不浅哪”从此,高树勋对我军的态度发生转变,直到解放战争率部起义。

由于肖华及边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冀鲁边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实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意图。1939年底,肖华率主力转移到鲁西。虽然肖华在硝烟战火的冀鲁边区只一年多的时间,但这片广阔的平原上,却留下了这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娃娃司令”许多动人的传说。

开辟辽东根据地

林月琴:“抗战胜利以后,中央提出要抢占东北,肖华同志又担任了开路先锋。1945年9月11日,中央决定,由肖华统一指挥山东的4个师开赴东北。”

1945年9月中旬,肖华从邹平回到博山,接到罗荣桓司令员要他火速赶回山东军区接受新任务的指示后,即连夜交待了工作,带上一个警卫班黎明动身,昼夜兼程地赶回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肖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开路先锋  记肖华将军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