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散发“诗经”气质 align=middle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908/20090823203515230.jpg">
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合作歌剧《西施》
西施一句“哪是祸水……”余音袅袅,眼里流露无尽委屈,道尽江南美人的无奈。昨天,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导演曹其敬等人坐镇上海歌剧院排练厅,观看《西施》首度彩排。这部由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歌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该剧将在今年10月首先登台国家大剧院,明年6月再回沪献演。
推荐阅读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西南王”刘文辉 苏童:写作不考虑市场 [历史] 毛泽东有怕血怕累怕求饶 [历史] 二战德国如何迫害同性恋 [历史] 日本人如何对待亡军遗骨 [新闻] 朱苏进:编剧之路不顺溜 [访谈] 沈威风:有钱要好好花 [访谈] 边文彤:编织都市梦想 从舞美设计图上看,歌剧《西施》的风格将是唯美、浪漫、精致,有远古的空灵感。
西施响屐舞首登舞台
作为英国皇家歌剧院的台柱子,张立萍将出演剧中西施,吴碧霞则扮演西施的好姐妹“郑旦”,越王和吴王由戴玉强和孙砺扮演。除了这4位A角,另一套B角都是上海歌剧院的人马。
在中国乐坛,雷蕾素以影视音乐闻名,她在《四世同堂》中的那首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家喻户晓,《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渴望》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均被传唱多年。此次为《西施》尝试歌剧作曲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据透露,全剧中仅有一首引自《诗经》的情歌以古曲的形式谱写,其余段落都采用西洋式大歌剧的形式,江南民歌元素穿插其中。剧中的经典曲目有西施的咏叹调《请你用手指指向越国》、西施与郑旦的重唱《绸缪》、越王勾践的咏叹调《影子之歌》、吴王夫差的咏叹调《啊,美人!》等。合唱由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担纲,剧中被认为最好听的合唱《水滴滴》将由童声演绎。
不同于雷蕾的第一次,这回是邹静之第三次涉足歌剧领域。他曾经为郭文景的歌剧《夜宴》创作剧本,还曾为国家大剧院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最后18分钟续写部分创作脚本。“我17岁时在北大荒(600598,股吧)下乡,为各个连队唱歌,后来担任一个文工团的男声独唱。我学过十年声乐,理想是在舞台上迎接掌声,但最终没做成这一行。我很有怨气,既然唱不了,我就写。让他们演,我看,也是一种满足。”邹静之几度执笔歌剧圆梦,这次却为《西施》而惶恐,“西施太家喻户晓了,出新非常难。”他认为历史对西施的定位始终是模糊的、充满想象的,他所写的仅是西施和她的祖国的故事,创作时使用了一种类似新诗与散文的方式,令全剧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浪漫,有《诗经》的气质。
据导演曹其敬介绍,歌剧《西施》的风格将是唯美、浪漫、精致,有远古的空灵感。记者观看舞美设计图时,发现不止一幅写意山水画作为背景,曹其敬称剧中场景既有浣江的秀美,也有吴宫的豪华。此外,传说中西施最擅长的响屐舞也将首度展现在舞台之上,“响屐舞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踢踏舞,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只有文字的描述,我们试着用我们的想象,诗意再现。”
带动全国演出市场
“一半的观众看建筑,一半的观众看演出,那三年后怎么办?”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感慨道,所以剧院要自己出手搞创作,这样可以控制成本,顺应国人喜好培养观众群。
较之以前歌剧《图兰朵》项目,此次《西施》的双方合作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家大剧院负责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工作,以及导演、主角等人员的选定。而上海歌剧院则将承担其他B角主演、合唱、舞蹈、乐队等班底,以及舞美、灯光的制作,并在五年内,享有歌剧的演出权。
“上海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之间的跨地域合作将意味着成本提升20%~30%,但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将全国剧院联合起来,带动全国演出市场发展,取得共赢,这样的联合制作开辟出了演出新市场。”邓一江说。该剧将在今年10月首先登台国家大剧院,明年6月回沪献演。明年4月到7月期间,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节上,该剧也将再度上演。邓一江说:“演出必定有个市场,国家大剧院并不是仅为北京而建立,而是为全国而建,这种联合制作会让更多观众走进艺术剧场。”
作者:安婧 吴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