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九”起义80周年,阜阳各地掀起纪念英烈活动。魏野畴是中共早期革命家,毛泽东曾在一次谈话中曾经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他还指出:魏野畴同志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潮启蒙运动中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旗手,是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
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魏野畴(1898年3月-1928年4月)原名魏凤标,号明轩,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本村私塾念书。1913年春,他考入西安三秦公学中学班,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并积极参加反日、反袁斗争。1917年魏野畴中学毕业后,他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学习。1919年,他积极投身于“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了献身于救国救民伟大事业的宏愿。1920年冬,他在北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夏,由北京高师毕业后回到陕西,到华县私立咸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员。在此期间因倡新摒旧,遭该校封建顽固势力的排挤,于1922年夏被迫离开华县赴北京。10月,与刘天章、李子洲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共进社”,出版《共进》半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陕西青年的革命导师
1923年春,魏野畴应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邀请任该校国文和英语教员。在榆中,他以教书为掩护,在青年学生中广泛进行革命宣传。他是青年的导师,随时随地都在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和忧国忧民意识。1924年春,他先后执教省立三中、一中,并以此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期间,他领导创办了以唤醒自由解放为宗旨的政治理论性期刊——《西安评论》。出刊136期,发表各类文章180余篇。在省内广为发行,并在北京、天津、开封设立了代派处(发行站)。当时被誉为与《湘江评论》、《中州评论》齐名的三大评论之一,是“古城号角”。1925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指示,他参与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筹建并担负了领导工作。1926年初,魏野畴任新成立的中共西安地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4月,被陕西人民驱逐出境的直系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他协助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指挥部队坚持了长达八个月的守城斗争,并获得胜利。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主编《新国民军》报。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他为主要领导人之一。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陕甘区委改组为中共陕西省委,他又任省委军委书记,为推动陕甘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勇不屈的革命斗士
大革命失败后,魏野畴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决定,于1927年8月转赴豫东马牧集,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杨虎城部工作,任军政治部主任和该军中的中共军委书记。1928年初,蒋介石逼迫杨虎城“清党”反共,魏野畴离开杨虎城的部队。
1928年,魏野畴受党的派谴,到皖北开展工作。同年4月9日,他以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的身份担任总指挥,领导国民革命军第19军教导团、第10军军校和阜阳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队共三千多人发动皖北“四•九”起义,在阜阳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黄淮平原上第一支工农红军,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魏野畴率领起义队伍转移途中在临泉县老集镇被捕。敌人多次封官许愿,均遭魏野畴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魏野畴厉声骂道:“你们这些土匪,把老子枪毙了,老子也不会归顺你们。”后来魏野畴被敌人杀害,年仅31岁。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这次起义,并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 1988年,安徽阜阳县政府辟地在魏野畴烈士牺牲处建造陵园。2001年,魏野畴烈士7.1米高的汉白玉塑像巍然屹立在烈士陵园前的广场上,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抚今追昔,怀念先烈。我们学习魏野畴同志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学习魏野畴同志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为了保护同志的安全而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学习魏野畴同志不惧邪恶恐怖、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魏野畴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将永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