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大家义务地为我们下一代、有志于科学的青年人提供机遇?
我想,如果在北京,基金会资助的100万项目,这些项目假如有1万个,每1万个当中的一部分每三年接受几个学生,这样子下来,每年就有好几千个学生,当中如果有一两百个将来是做科学工作的,其中有20个是比较出色的科学家,20个当中有一两个得诺贝尔奖的,这都有可能吧。如果这样反复地看,中国人得诺贝尔奖也不是太难。
主讲人:周立伟院士
时间:2007年6月17日10:30—12点
地点: 王府井书店6楼多功能厅
内容:现代人讲究终身学习,但如何学习科学?如何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请听周立伟院士为我们答疑解惑。
王绶琯(1923.1— ),男,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王绶琯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推进,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著有《射电天文方法》一卷,负责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科学现代化》等。长期致力于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倡导并精心创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多次在中学、科技馆、天文馆讲演、座谈,编著了一系列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读物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