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若飞 >> 正文

 

王若飞在包头鲜

  10月11日是革命先烈王若飞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记者走进了包头市王若飞纪念馆,了解了他在包头经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组织群众斗争

  10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的王若飞纪念馆,这里原来名为泰安客栈,是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从事革命活动以及被捕的地方。

  在王若飞曾经居住过的客房里,陈列着王若飞自传手迹等有关图片,以及他使用过的被褥、炕桌、油灯、铜脸盆、笔砚等物品,还有他写给大舅父黄干夫的祝寿信。这里是王若飞1931年来包头时的住房,也是他与乌兰夫等人共商革命大计的处所。

  在这些历史见证物面前,王若飞纪念馆馆长牧乐向记者介绍了王若飞在内蒙古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和入狱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了解,王若飞同志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城北街,在那里度过了苦难的童年。青年时代,他曾经去法国、前苏联等地深造。1931年夏天,王若飞来到内蒙古地区,开辟领导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

  牧乐馆长告诉记者,当时王若飞化名黄敬斋,扮成商人模样,由一个蒙古族牧民领着进入内蒙古地区。他在绥远(今呼和浩特市)布置完工作就来到包头,住进了商家云集的泰安客栈。他计划在内蒙古西部地区48县开展工作,根据布点工作计划,首先在包头一带展开了广泛的活动。他派人在铁路沿线和大青山下组织群众进行抗捐抗税的斗争,并且亲自去五原一带检查布置工作。不久,包头附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抗杂税运动,经过这次猛烈的群众斗争,杂税被暂时停收了。在火热的斗争中,王若飞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鼓舞他们进行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快,在大革命时代盛极一时的农民协会又暗地里活跃起来。

  1931年11月21日晚,王若飞在泰安客栈3号房间被捕,被关押在绥远第一模范监狱。

  鼓励蒙古族青年狱中入党

  牧乐馆长对记者说,王若飞被关到绥远第一模范监狱后,敌人经常安排一些人监视他,可是让敌人感到无奈的是:这些人不但完不成监视任务,反而被王若飞的革命理论吸引了。最后,敌人决定把一个连汉话也讲不好的蒙古族青年安排到监狱里,他们想:任你王若飞有天大的本领,也别想赤化他!

  这个蒙古族青年名叫三毛,他家里虽然有一块不大的草场,却没有牲畜,他就靠给人放牧赚钱养家。那时,绥远一带土匪很多,牧场上经常发生土匪抢马的事儿。一些汉族地主借机打起了三毛家场的主意,说三毛“私通盗匪,抢走牧主马匹”。县里的官员们吃了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三毛抓起来,加了一个通匪的罪名,判处5年徒刑。

  三毛入狱后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性格变得沉闷而又粗暴,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闷声不响。人们都说他愣头愣脑,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他心里的恨。

  敌人正是要利用三毛对汉人的刻骨仇恨,才把他安排到了王若飞的囚室。然而,三毛一进囚室,就被王若飞的热情给打动了。王若飞看到囚室里来了一位蒙古族难友,心里分外高兴,连忙接住三毛手中的铺盖,并且热情地说:“好兄弟,他们让你来了!”三毛惊奇地望着这个和蔼的汉人,一股热流涌进了心坎。他受过汉族地主的迫害,对那些“有身份”的汉人怀着说不出的憎恨,可是眼前的这个人好像与那些汉人不一样。

  王若飞看出了三毛的心思,幽默地说:“怎么不说话?难道是怕我?我可是要吃人的,我要吃掉那些吃人的人,就是那些王爷、地主、官僚……”

  三毛一听来了神儿:“你也恨他们?你能推翻他们?”

  王若飞肯定地说:“只要我们蒙汉人民团结起来,一定能推翻他们!”

  从此,三毛开始信任王若飞,他把自己弄不清的问题一一提了出来,王若飞耐心地给他分析、讲解。三毛听得非常入神,迫切要求学习更多的东西,可是从小没有念过书的他不识字,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是王若飞决定:教三毛念书识字!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用地当纸,用手当笔,不停地练习写字,不到两个月三毛就学会了100多个生字。这一来,两个人的劲头更足了。在11个月里,三毛学完了厚厚的一本书。在学习过程中,三毛的阶级觉悟大大提高,向王若飞提出了入党的请求。在监狱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不可能履行其他的程序,王若飞审查了三毛的履历,又分别征求了狱中几个党员的意见,就代表党组织,接收三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胜瘟疫坚持斗争

  王若飞服刑期间的一个深秋,由于气候变化,很容易传染疾病。监狱小铁窗上的窗纸早就烂光了,入夜后冷风从窗口吹进来,难友们用破衣服裹着身体,半夜里还常常被冻醒。在这个寒气袭人的季节里,绥远城里开始流行瘟疫,已经死了些人。监狱一向被认为是卫生条件最差的地方,瘟疫万一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亲友接见被停止了,连往监狱里送东西也受到了限制。

  为了防止疫病,王若飞设法买了很多大葱大蒜,分给难友们吃。可是因为难友们身体虚弱,抵抗力很差,瘟疫还是传进了监狱,幸好大家事先吃了大葱大蒜,死的人并不多。

  瘟疫还没有过去,天气更冷了。

  一天,王若飞吃了些莜面,不好消化,晚上又着了凉,患上了重伤风。他浑身发烧,满脸通红,不一会儿就神志不清了。难友们拼命喊他的名字,他努力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染上了瘟疫,赶快隔离,不要传染给你们。”三毛哭着说:“我决不离开你,要死就死在一起!”王若飞再一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用力睁开眼睛,挣扎着告诉三毛:“你要赶快武装自己,你是少数民族同志,少数民族受压迫更重,我要拿出所有的力量帮你!”说着,他又无力地闭上了眼睛,嘴里还喃喃地说:“战胜瘟疫、战胜瘟疫……”

  王若飞昏迷了两天,粒米未进,难友们都很担心。放风的时候,他们都聚在王若飞的囚室外面探问。一个在监狱里做苦工的难友擦着眼泪,把两角钱塞进了铁窗,告诉三毛:这是他一个月的工资,给先生买点儿葱姜,发发汗。

  为了给王若飞治病,三毛多次与狱方交涉,最后,狱方终于给派进来一名中医。吃了两天中药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若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王若飞在包头鲜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