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伟
在听《渔舟唱晚》,一遍又一遍地,舍不得停……
很质朴的古筝,所以很空灵的音乐;很淳厚的渔民,所以很旷远的想念。突然想到了王勃,就是那个才高八斗的短命鬼,走了一千多年还叫人为他伤感……
王勃有很多传世的杰作,那篇光耀史册的《腾王阁序》,最喜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是啊,渔舟唱晚,多么让回忆人的歌唱啊!
曲子的第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追加着人的期待和盼望,仿佛某种远年的召唤。这不正是年少的王勃么?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他卓越的才情激荡起所有人对他的深重的期望。他用学识和文章,开始征服着历史的记忆,开始折射着岁月的苍穹,那份端倪初露的锋芒,注定要潇潇洒洒千古流芳……
渐渐的,成熟的乐音奏响着成熟人生,骤然奔快的曲调,铺垫着一个才子的走来。古筝的弦音宛若最平凡却又最珍贵的仪式,迎接着一场文学的盛典,不过,盛典刚刚开始,因为他风华正茂,恰弱冠年少。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应该说,这是王勃一生中少数的风光快活的日子。他风流倜傥,与王公贵族觥筹交错,却细水常流地升华着自己的诗章。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才气,开创着一个王朝的文学: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圣泉宴》
多么飘逸的文字,多么洒脱的才情!王勃生活在初唐,所以他不会有李白的醉生梦死、花天酒地,也不会有杜甫的抑郁沉闷、空悲国运;他只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单纯地抒怀着生活,至少暂时让他满意的生活,他不做作,更不虚伪,却可以布道一场千年的祭奠,凭吊无数!
古筝曲进入高潮: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