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贡献力量。
参军不久,一次因为工作需要,部队首长让我去北京出差。阔别多时的北京令我魂牵梦萦,但我更思念家中的亲人。回到家里一看,只有工作人员在,父母因为林彪的“一号命令”,服从战备需要疏散到外地去了。一些在京工作的老同学听说我回来了,跑来与我叙旧,还在一块吃了顿饭,临返部队前,我也回请了他们。吃饭的开销比较大,我却认为事情办得很周到,有一次在信中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父亲,他知道后非常生气,马上提笔写信批评我:“干部子弟应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不是一般生活作风问题,而是思想觉悟问题、甚至是政治水平高低的问题。”不就是吃一顿饭嘛,何必这样!我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父母除了写信帮助我提高认识外,还告诉几位哥哥,同时也写信告诉部队的领导,大家一起来帮助我认识讲排场、摆阔气的问题。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反思自己的言行,对这件事有了初步认识,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寄给在外地的父母。他们看后都很高兴,记得母亲来信说:“……你爸爸阅后在信上批了一个很大的‘好’字,希望你以更大的进步迎接19岁的生日。”
1973年6月,因北京修建地下铁道,我所在部队整编后,将我从湖北郧阳调回北京。部队首长知道父亲身体不好,身边没有一个孩子,我又是最小的儿子,特意给我几天假回家看看。父亲见到我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望着父亲清瘦的面庞,心情很不平静,他老人家头发白了,精神也不像以前那样好了。父亲问我什么时候去新单位报到?我说:“部队首长给了几天假,在家休息两天就去报到。”父亲不同意,他说:“可不能伸手向组织要照顾,也不要什么假,一天也不要,半天都不要!你要听我的话。”
(三)
对于我的缺点,父亲并非每次都能原谅,有时他发起脾气来还真让我紧张半天。
记得是在1973年9月,党的“十大”刚刚结束,父亲再次当选中央委员。我在离北京市区约30公里远的地方参加教导队训练,因为训练紧张,考核科目比较多,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请了假,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城里,见到父亲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一晃就到了星期日下午。我必须在周日晚饭点名前归队,否则就违犯了军纪。万般无奈之下,我向卜占稳秘书求助,想用父亲的汽车送我一趟。工作人员同情我的难处,决定请司机李开志送我归队。
这是我头一回因私事使用汽车,哪知道还是让父亲知道了,他严厉地批评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我下次回家时,父亲把我单独叫到一边,口气相当严厉:“你胆子真不小,竟敢坐我的车!”又说,“干部子弟不允许有优越感,你把我的话全忘了吗?”我知道自己错了,紧张得手心直出冷汗,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躲一下才好,连忙向他承认了错误。
“你给我听清楚,以后不许坐我的车!”父亲以这句话结束了批评。
不仅对我如此,几个哥哥从部队探亲回家,从来都是自己乘公共汽车回来。有时东西带多了,也是我去车站接他们,从未因私事用过父亲的汽车。
(四)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后大会秘书处送来“十大”新闻照片一套,其中有毛泽东同志主持大会的照片,还有其他领导人在主席台上的照片。父亲请工作人员买了3个镜框,一天他把我叫到身边,要我帮助他把照片装入镜框。父亲戴上眼镜仔细对比,亲自挑选两张毛泽东同志的照片,我站在椅子上,举起镜框向墙上挂,父亲站在后面指挥。在一片高兴的气氛中,两幅主席的照片悬挂在办公室里。我回头一看,发现还剩下一个镜框,就伸手从其余的照片中挑出一张有毛泽东、周恩来还有王洪文3人在大会主席台上的照片,我说:“这张不是也挺好嘛。”父亲摇摇手说:“不行!要挂就挂毛主席的,太多了不好。”我又出主意:“要不把这张放到会客室茶几的玻璃板下面?”父亲还是表示反对,他说:“王洪文入党才几天,就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赶紧收拾起桌上剩余的照片。
(五)
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翻看以前的日记,它们会带我回到幸福的从前。1974年9月29日的日记这样写道:“……该吃早饭了,我兴致勃勃地坐到餐桌旁,注意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可是父亲夹给我一个小窝头,真有些扫兴。在连队就经常吃窝头,好不容易回趟家,总该改善一下,怎么还吃窝头。我向父亲摇摇头,母亲也在一边劝我不要吃了。可是父亲不答应,坚持让我吃。没有办法,我只好勉强咽了下去。”
那天早饭后,我陪父亲去公园散步,不一会儿就谈到早上吃饭的事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但是,怎么能忘记过去呢?在抗日战争中,太行山根据地的军民连树皮都扒下来吃。你们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父亲不仅对孩子们要求严格,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他的衣着很简朴,除了为出国访问而置办的几套衣服外,上班穿铁路服,平时在家穿布衣服。衬衣旧了,不愿买新的,睡衣破了,就让母亲补一下再穿。平时的伙食很简单,炒胡萝卜丝和辣子豆腐是他的最爱,他喜欢吃粗粮,每天一个小窝头。父亲不抽烟,很少喝酒,也要求我们不吸烟,家里4个男孩,至今没有一个吸烟。我们家从解放后住在东城区的一个院子里,房屋破旧了,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他始终不同意,一直住到父亲病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