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反对,公然践踏政协决议,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由于内战日趋剧烈,1947年1月马歇尔宣布调解失败回国,美国退出军调部;中共驻南京、上海等地军调处的代表被迫撤回延安。国民党一意孤行,于同年3月又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在民主宪政的幌子下,继续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对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方针,主要目标在于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而不是保守或夺取城市。因此,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经过中原突围的胜利、苏中战役、定陶战役、晋北战役、新开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十几个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至1947年2月,解放军以二十四万人的损失,歼灭国民党军队七十一万人。由于兵力不足,蒋介石自1947年3月被迫放弃全面进攻,对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转取守势,集中兵力对南部战线的两翼——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到同年夏天,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孟良崮等战役,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6月底,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约十三万人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华北;抗日战争胜利后依靠华北,夺取东北。1947年,共产党向全国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开始全力开辟中原地区。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八九月陈赓、谢富治率领另一支晋冀鲁豫野战军八万余人,由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十八万余人越过陇海路,辗转于豫皖苏地区。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逐鹿中原。这一胜利,冲破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围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同时,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了经济命脉,民族工商业破产。财政经济急骤恶化,民不聊生。在京、沪、平、津等大城市里接连发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抗暴运动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形成反美、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抢米风潮席卷全国。广大中间阶层迅速觉悟。1947年7月,蒋介石发布“戡乱总动员令”,解散了民主同盟。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抛弃了中间路线,拥护中共的主张。国民党进一步分化,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始与中共联系,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
在全面防御计划破产后,蒋介石被迫采取分区防御。为此,1947年底至1948年夏在华北(北平)、东北(沈阳)、华中(汉口)、华东(徐州)、西北(西安)分别设立了“剿匪”总司令部,并提出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总体战方针。但这并未能改变国民党的败局。各地解放军经过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运城战役、临汾战役、盐城战役、豫东战役、西府陇东战役、洛阳战役、襄樊战役、胶济路中段战役及东北解放军的秋季和冬季攻势作战等,从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共歼灭国民党军一百五十二万人,收复或攻克石家庄、四平、吉林、沈阳、开封、潍县、临汾、延安、宝鸡等县城以上大小城市一百六十四座,使解放区联成一片,并开辟了新的中原解放区。1947年,在解放区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数百万农民子弟参加了解放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新解放的城市里,积极执行保护工商业、学校、教堂的城市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达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前此到这里的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面对日益有利的战争形势,中共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为了挽救危局,1948年7月底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分区防御”改为“重点防御”,即裁撤绥靖区,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于沈阳、北平、西安、汉口、徐州五大战略要地,以卫立煌、傅作义、刘峙、胡宗南、白崇禧分别担任总司令,掌握各战区的军政大权。各“剿总”企图依托大城市坚固的阵地进行防御。同时抽调精锐部队组编机动兵团,加强应援能力。蒋介石还计划把东北的国民党军撤至关内,以便集中兵力。中共中央毅然决定在蒋介石尚未决策从东北逃跑以前,首先发动辽沈战役。为了就地歼灭国民党军,东北野战军七十万人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