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un >> 孙权 >> 正文

 

[组图]孙权生平简介

如欲更全面地评价孙权,这桩历史公案似不能回避。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自建康出大江至于海,转料角至登州大洋;东北行过大谢岛、龟歆岛、淤岛、乌湖岛三百里,北渡乌湖海,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通鉴》卷96)。具体来说这条航线是: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这条海道的开通,大大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史称“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此后,历东晋南朝,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出现了“乘舶泛海,使驿常通”(《南齐书·东夷高句丽传》)的情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南朝时期,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又各以“方土所出”进行互市。孙权 “比年已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诳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迂有无”(《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略》)。双方还互赠特产,辽东方面向孙权“献貂马”(《吴志·孙权传》)。孙权也以“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公孙)渊”(同上)。高句丽也曾向孙权“贡貂皮千枚,鸡皮十具”,孙权则向高句丽“赐衣物珍宝”(《吴志·孙权传》注引《吴书》)。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晋书·孙楚传》)。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先是,辽川无桑,及(慕容)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州之桑,悉由吴来”(《太平御览》卷955引《十六国春秋》)。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与其浮海求夷洲一样,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历史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历史评价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裴松之:①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②权愎谏违众,信渊意了,非有攻伐之规,重衤复之虑。宣达锡命,乃用万人,是何不爱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实为无道。《三国志注》
  ◆诸葛亮: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周瑜: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鲁肃:①将军神武命世。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陆逊: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张辽: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程昱:权有谋。——《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刘晔:权有雄才。——《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贾诩:东吴孙权,能识虚实。——《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冯熙: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吴书》
  ◆刘基: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刘琬: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陆机: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於戎行,识潘濬于系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故鲁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孙权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孙权生平简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孙权称帝 改元黄龙
    三国演义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
    三国形成时期的孙权外交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翻脸”的警示
    中国皇帝的老年病 孙权晚年昏庸祸国殃
    孙权劝学教学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
    诸葛亮、孙权与蜀吴联盟的失败
    历史上真正的孙权
    历史上的《赤壁》人物:孙权
    历代人士评孙权
    关于孙权妻女“红杏出墙”之谜
    富阳正逐渐成为全国孙权研究的重镇
    孙权之子
    孙权与武昌鱼骨刺解酒汤的传说
    诸葛亮、孙权与蜀吴联盟的失败
    吴国秘史:孙权妻女为何喜好“红杏出
    孙权换位视角与高管坚守原则
    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何孙权却晚节
    孙权的战略平衡术
    【三国·孙权】有子当如孙仲谋——吴
    家和万事兴——孙权混乱的婚姻和混乱
    孙权与江东四杰
    三国群雄紫微星宿传--紫微星孙权
    三国演义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三国策孙权一统天下秘籍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
    三国时的乱伦风:孙权蛇蝎女儿全公主淫
    孙权用兵方向虚实
    探密:孙权的权力斗争
    孙权不能统一天下的六大原因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
    从三万兵力破赤壁 看孙权大智慧
    《孙权劝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国皇帝的老年病 孙权晚年昏庸祸国殃
    《赤壁》人物考:孙权及曹营诸将
    “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所为
    孙权的用人哲学
    孙权为什么可以稳坐江东
    孙权的“翻脸认人”
    黎东方讲史——细说三国之孙权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