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富阳场口镇上沙村吴大帝庙又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富春江名人名胜研究会孙权研究分会的骨干分子,正在这里举行一场有关东吴大帝孙权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孙权故里富阳,类似的活动并不少见。在这里,一股研究孙权、宣传孙权的热潮正在兴起,“全国孙权研究重镇”的雏形在孕育中初显。
民间研究硕果累累
“一种对乡土和先祖的痴恋激情,使其一头扎进三国文化圈中不能自拔。”富阳本土学者王运祥在一篇文章中,道出了众多孙权研究者的心情。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富阳陆续出现了历史学会孙权研究会等一些民间孙权研究机构。他们利用本地现有的孙氏宗谱资料,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孙权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俗等多个领域。
2006年3月,一直致力于孙权研究的富阳人王益庸,出版了6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孙权大帝》(第一卷《赤壁之战》)。和王益庸一样,十多年来,这些没有“教授”、“研究员”头衔的乡帮文史爱好者,通过踏访全国各地三国遗迹和部分孙权后裔聚居地,查阅正史、野史、札记、文集、诗抄、地方志等,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孙权和东吴的文史资料,并编著了不少有关三国、东吴、孙权的研究文集,可谓硕果累累。如三国演义学会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富春江畔话三国》、《三国文化新旅游线丛书》(10本),蒋增福的《走近三国》,裘本洪的《孙权家族与古富春研究资料注评汇编》,孙北强的《孙权与富阳》,富阳历史学会的《东吴大帝孙权》,等等。
擦亮富阳的金名片
据了解,目前富阳有专门从事孙权研究的至少有四五十人,其他的爱好者则更多。他们当中,大多数出身于乡村教师、农村知识分子、孙氏后裔、自由职业者,志同道合地成立研究机构,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或三国文化,或孙权本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才能,或孙权家族与富春孙氏世系,或东吴文化与富阳旅游开发,涉及许多领域。
“孙权是富阳的骄傲,我们作为富阳人,有责任和义务研究他、宣传他,使这张富阳的‘金名片’更加闪闪发光。”王益庸,这位年轻的本土学者说。
搞学术研究,也免不了有不同的观点,在富阳的孙权研究者之间时不时也会来几场“口水战”。2001年,为了争论孙权故里到底在富阳的哪个点上,一些学者之间展开了一年多的“论战”,有的认为在今天场口镇的王洲,有的认为在今天大源镇的阳平山,各自都做了大量的考证,拿出详实的证据,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正是这场争论让孙权研究得到了一次突破性发展。它吸引了众多市民对乡帮历史的关注,也引起了富阳市委、市政府对孙权、对东吴文化开发的重视,从而在全市兴起了孙吴研究的热潮。
孙权研究之路如何走
“在浙江,富阳的孙权研究绝对是一块牌子,许多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南京、镇江、武汉等地的孙权研究也在日渐兴盛起来。”浙江省水浒研究会会长马成生教授说。从民间走向官方,孙权研究在富阳已经形成氛围。然而,这条路该怎么走,还能走多远,这些问题依然让众多研究者感到困扰。
富阳市政协原副主席邵荫棠一直在关注本土的孙权研究,他认为富阳的各个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应该摒弃门户之见,走出自己的圈子,相互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全国的孙权研究中去。“抓住自身的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共同把孙权的研究工作做好。”马成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目前国内关于孙权和东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有文章可做。”富阳孙权研究会会长王益庸认为,随着各种学术研究组织的建立,三国研究、东吴文化研究和孙权研究的拓展、深入,特别是在富阳经济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富阳理应成为全国孙权研究的重镇。通过经常性的学术研讨,通过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为国内三国研究界研究孙权提供信息资料,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海内外孙权后裔寻根访祖提供‘坐标’。”
(富阳报道组夏叶锋见习记者王力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