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与洋人的关系和他的厌世与去世
大清帝国的顺治皇帝由于拥有这不幸的婚姻,因而导致了他最终的三个结果:其一,他与洋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二,他逐渐萌生了一种厌世的行为;其三,不到二十五岁他就不幸去世了。
第一,顺治皇帝与洋人的关系。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的前七年的时间里,他与一位来自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关系非常好。汤若望是在明朝崇祯年间来到中国进行传教的,后来他来到了明朝的首都北京以后,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命他担任明朝的钦天监监正,并且让他帮助明朝制造了一批新型的红夷大炮,以抵抗来自清军皇太极的出边犯界。后来清朝入关以后,通过大学士范文程的介绍,担任了大清帝国的钦天监监正。同时,汤若望还为大清王朝撰写了一部新的历法,叫做《时宪历》。这部立法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准确的推算出什么时间有地震,什么时候出现月食和日食等自然现象。这样可以使清朝的统治者能够随时的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和准时看到一些起义的自然现象。接着由于摄政王多尔衮又发布了圈地令,让北京内城的汉族老百姓(包括汤若望)一律迁往外城,所有的八旗贵族和官兵住在内城。于是汤若望就给多尔衮上书说是他的住宅内存放着大量的书籍和珍贵自然仪器为理由请求不必搬迁,结果多尔衮就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允许他不必外迁。然后在多尔衮去世和顺治皇帝亲政以后,汤若望得到了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的特别赏识,孝庄皇太后将他认作为义父,顺治皇帝将其人作为玛法。除此之外,顺治皇帝曾经长达二十四次亲自到汤若望的家里,与他谈论自然科学和各种纷繁复杂的朝廷政务。甚至在清朝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是汤若望坚决主张选择了顺治皇帝的皇三子玄烨为顺治皇帝的继位人,担任了大清帝国的第四代君王。可是后来在清朝康熙初年由于汤若望受到了杨光先等人的诬告而被朝廷判为死刑,然后在康熙皇帝亲政以后马上为汤若望加以平反,并且追封汤若望为“通微教师”,以示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对汤若望的厚待。
第二,顺治皇帝的厌世。顺治皇帝的厌世这种行为是从清朝顺治十五年开始的,他主要是经常召见一些僧人在一起讲经说法。按理来说顺治皇帝这种行为也不是一种坏事,而是说明封建君主对某种宗教在行动上比较关心的一种表现。可是顺治皇帝却将佛教看作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其主要表现是经常亲自到一些比较有名的寺庙去上香、礼佛、询问佛教习俗。然后回到皇宫以后,除了处理一些日常政务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上香、礼佛、阅读大量经文和邀请和尚在皇宫里集会,甚至还模仿佛家弟子在皇宫里吃斋。后来由于太监们的挑唆,来到了京城有名宗师憨璞聪那里听道论法,并且与这位憨璞聪宗师在一起经常切磋佛教,彼此也很投缘。后来顺治皇帝又将憨璞聪的佛门弟子全部请到了皇宫,与其谈论佛经。同时顺治皇帝还将其中一位名叫玉林琇的老和尚叫做师傅,一位名叫茚溪森的和尚,顺治皇帝管他叫师兄,并且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法号,叫做行痴,号称痴道人。虽说此时的顺治皇帝已经有了自己的师傅、师兄和法号,但是他毕竟是大清帝国的一代君王,他还得处理着纷繁复杂的朝廷政务,不能一心向佛。可是后来在鄂妃去世以后,顺治皇帝就立即决定放弃自己的皇位,准备出家当和尚,并且为了诚心皈依佛门而剃去了自己的头发,成为了一位光头皇帝。于是顺治皇帝想要出家当和尚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孝庄皇太后和文武大臣的强烈反对,后来孝庄皇太后请来了玉林琇,让他来劝说顺治皇帝。结果玉林琇就在皇宫里架起了柴堆、点燃了柴草,想要烧死茚溪森。顺治皇帝得知这一事件以后,马上来到了玉林琇的面前答应了他自己不再说要当和尚的话,以后要好好地做一个君主。从而使玉林琇的弟子茚溪森得以存活,以及使玉林琇完成了孝庄皇太后交待的任务。因此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说明一点,这一点就是顺治皇帝是想要出家当和尚,但是没有成功,所以流传民间的顺治出家的证据就不成立了。
第三,因病去世。由于顺治皇帝连续遭受了爱子夭折、爱妃仙逝和出家不成三次巨大打击之后,身体就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起初是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然后是全身出现红疹现象。于是皇宫里的太医们就开始对顺治皇帝做着细致的检查和治疗,但是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相反更加严重了。接着太医们就再一次地对顺治皇帝进行着更为细致的检查和治疗,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非常令人感到意外,顺治皇帝居然得的是传染率极大、死亡率极高的天花。天花这种病是每一个人都能得的一种疾病,只要是患病者的体质非常好,就可以挺过去,并且终生不染。相反,针对体质较差的患者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我们还是把话题收回来吧,当时的顺治皇帝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于是顺治皇帝就在清朝顺治十八年的正月,连续几次召见大学士王熙。其中在正月初六日于紫禁城养心殿召见王熙的时候,顺治皇帝对王熙说了一段话,叫做:“朕患豆,势将不起,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说完,大学士王熙就连忙去草拟顺治皇帝的传位遗诏去了。其中根据史书记载,王熙连续三次起草诏书,才算成数。第二天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看完刚刚草拟好了的诏书后,在紫禁城养心殿崩逝,享年二十四岁。
我们回过头来,细想一下顺治皇帝的一生绝对是一场悲剧:第一,幼年丧父;第二,母子不合;第三,少年傀儡生活;第四,不幸的婚姻;第五,爱子夭折;第六,爱妃仙逝;第七,出家不成和第八,英年早逝。相反,顺治皇帝也有六大功绩:第一,入主中原、定鼎北京;第二,亲善蒙古、治理西藏;第三,惩治贪官、整顿吏治;第四,废除三响;第五,兴利除弊、倾心汉化;第六,选择了一位造福大清帝国的继位人。从而,我们可以说顺治皇帝也是大清帝国“康乾盛世”的发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