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份如履薄冰的责任,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辛勤的耕耘,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欢迎大家每周二上午10点锁定腾讯科技院士访谈栏目,和我们一起聆听院士们的心路历程。
师昌绪院士:忍让可使家庭和睦 国家和谐"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812/20081217232547119.jpg" border=0 name=MM>
10月17日上午,师昌绪院士作客腾讯,漫谈《人生》。
【郭桐兴】 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师昌绪先生。师老您好,欢迎您。
【师昌绪】 谢谢你。
【郭桐兴】 师昌绪先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约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原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主席。首先请师老介绍一下您的家庭,还有您求学的经历,好嘛?
【师昌绪】 好的。我是出身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1937年当我离开家的时候,我们家有40口人,应该是五世同堂,四世同居,我们家在光绪年间也出过进士。
【郭桐兴】 我看资料介绍,是您的伯祖父是前清进士?
【师昌绪】 对,但我们家的成分是“地主”。(笑)我小的时候是四十口一个大家庭,怎么样能够相处,我觉得对人的影响很大,主要是一个“忍”,如果不忍耐的话,因为不同的姓氏,如嫂嫂、婶子、母亲,不同的姓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父辈之间也难免有一些矛盾,因此以一个“忍”字为先。我自己的性格可以说是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就是能够忍耐。今年我86岁,这80多年来,我的忍力很强。一方面是工作的忍耐力,一方面是对人的忍耐力,都是很强。
【郭桐兴】 我看你的性格非常温和。
【师昌绪】 主要就是忍耐,忍耐是和谐社会一个最主要的基础。如果大家不忍耐,就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对一个家庭来说不能和平相处,对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和谐。虽然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在河北徐水县的乡村,北方的大家庭实际上还是很苦的。我整个的幼年、青年时代,实际上主要是吃窝头、小米干饭长大。所以小的时候还是比较能吃苦的。
我们村尽管是有一百多户,但我们村连个小学都没有,因为没有小学,所以到临村去上学,大概有两三里的路程,早晨去,中午回来吃饭,吃完午饭再去上学。所以和现在的学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学生上小学,父母都要送,还要坐车,我也因此养成了一个吃苦的习惯。
【师昌绪】 第二点,我小时候一个最大,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受当时中国战乱的影响,因为地处保定一带,军阀混战,我们家又因为是大家庭,名声在外,往往就到地窖里面去躲藏。特别是1931年9•18的事变,那个时候我刚上高小一年级日本侵占沈阳的消息传来,我们全班大哭一场,包括老师,感觉到中国要亡了,所以那时就想中国必须要强盛起来。后来我又上了中学,我们这个中学是很有名的,叫保定第二师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学校,过去我们看红旗谱,这本书里面描写的就是保定师范被国民党包围以后怎么样把树叶都吃光了,我就是上的这个学校。当时我上学的时候改组了,是劳动生产教育。我们因为是大家庭,没有怎么下过地,但保定师范是劳动生产教育,也就是真正的下地干活,每周四个半天,星期天都被占了,十分艰苦。 【师昌绪】 所以在中学时代不但有了一个非常勤劳的训练。特别是当时日本占了东北以后,又想华北自治,当时有一个宋哲元将军领导抗日,用大刀和日本人作战,日本人最怕大刀,不怕子弹,所以我上的第二师范每天早晨都练大刀,就是准备抗日。因此爱国主义思想很浓厚,七七事变以后就跑到了后方,那时候我们这个大家庭也瓦解了,因为不愿意给日本做炮灰,所以我们家里面可能被抓当壮丁的都跑到后方去了。
【郭桐兴】 当时河南是后方?
【师昌绪】 对。多数人是跑到了山西延安参加抗战,当时共产党在山西有个民族解放阵线组织。我们家里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就上了冀察绥平津联合中学。不久,这个中学辗转来到豫西,改名国立第一中学。因为后方条件很艰苦,经常到山里去背柴。因为都是流亡的学生,大家的感情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唱《松花江上》,大家都是按照歌来唱,而我们那个时候唱这首歌都是痛哭的唱,因为感情在那儿,流亡在后方。因为有这样一个经历。我的第一思想就是爱国,后来几十年里面的我的心路就是爱国。中学毕业后就考到西北工学院,我们知道抗战以后成立了两个临时大学,一个是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就到昆明变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北大、清华、南开。还有一个是西安临时大学,后来步行到陕南,就是汉中这一代,就成立了一个西北联大。由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洋大学、东北大学这几所大学成立的。但是不久就分成了若干个独立学院,有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还有一个西北大学。我就考入了西北工学院。
因为当时受爱国主义思想指导,主张实业救国,主要是开矿、炼钢,所以就进入了西北工学院矿业系,就是采矿冶金系。在那里上了四年, 1945年毕业以后在国内呆了三年,先是在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后来到了鞍钢,鞍钢解放以后,我又回到北平,当时我一看北平很乱肯定也会解放,因为当时我在国民党时期考取了一个出国留学的资格,所以就到美国找了一个学校,继续求学。1948年8月,我就到美国去了。
【郭桐兴】 您在美国哪个学校?
【师昌绪】 在密苏里大学的矿业学院。当时这个学校是美国三个著名矿业学院之一,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48年9月入学,5月就拿了硕士。后来我又到芝加哥附近的欧特丹大学,用两年半拿了博士。在我念博士期间,正好是朝鲜战争。我本来想拿了博士以后就回来,而且当时北洋大学也聘我到那里去教书,但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和美国打了平手,当时他们就感觉到中国太厉害了,因此就下令所有的学理工的学生都不许回国。实际上我在念博士期间就想通过第三国,像印度、瑞典、巴西,给写过信,就是到他们那里去做事,然后再回来。但美国移民局说:“不管你想到哪儿,只要想离开美国的国境,就认为你要回到红色中国”。所以一下就堵住了。因此我就回不来了,于是就在麻省理工找到一个做研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