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的前身是锦丰轧花剥绒厂用45万元自筹资金建办的小型轧钢车间,1975年3月10日正式投产。1976年11月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
●1987年与香港永新公司合资3000万美元,从英国比兹顿钢厂引进年生产25万吨螺纹钢的75吨电炉炼钢、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
●1992年起,沙钢集团成立。
●1993年,沙钢投资13亿元,兴建具有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亚洲第一座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LF精炼、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投产第二年沙钢的电炉钢产量就突破了百万吨。
●1996年,沙钢与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合资兴办了年生产不锈钢薄板15万吨、热镀锌板15万吨的浦项综合工程。
●2001年2月江苏沙钢集团实现改制。
●2001年10月,沈文荣从蒂森克虏伯手里整体买下了霍施钢铁公司。
●目前,沙钢是我国最大的电炉钢和特优钢材生产基地,拥有总资产247亿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500强企业排名中,沙钢居江苏省第二名,居全国民营企业第三位。
沙钢29年的发展史,正是沈文荣29年的奋斗史。
29年前,29岁的沈文荣意气风发;29年后,58岁的沈文荣仍旧意气风发。
浑厚、沙哑的嗓音、一口怎么也改不了的家乡话,让记者在采访交流时颇为费神;着一身非品牌的西装、一双又肥又大的皮鞋,怎么看也不像是位拥有百亿资产企业的老总——这正是从乡镇企业里打拼出来的沈文荣。
忙于工作的他接受采访那天挺健谈,滔滔不绝与记者们回顾了29年来沙钢的经历,让记者深刻了解了本色沈文荣。
与钢铁结缘是沈文荣青年时期的一个偶然选择。1964年初中毕业后,当时乡里的组织委员问他:“有两条路可以选,去社教还是去工厂?”受在轧花厂工作三伯的影响,沈文荣觉得早出晚归做工人挺光荣的,于是他进了轧花厂做了一名钳工,开始了自己的钢铁路。
创业初期,小轧钢厂的年产量只有三四千吨,并且品种单一,与周边地区的乡镇轧钢厂一样没有非常明显的竞争力。1984年,年仅38岁的沈文荣从老厂长的手里接过了帅旗,沙钢的命运开始改变。
对于企业是工作狂
在沈文荣的头脑里绷得最紧的总是“沙钢发展”这根弦。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是“创业狂”、“工作狂”。
1998年,沈文荣为设备引进又一次出国考察。飞机从香港飞往瑞士,清晨6点30分到达苏黎世机场。在途中奔波了30多个小时的沈文荣直奔工厂考察。中午,沈文荣吃了份快餐,又驱车向德国进发。当天下午,沈文荣又出现在德国的福克斯公司。这一次,沈文荣在40多个小时里,行程数万公里,走了两个国家,考察了两个工厂。至于外国是个什么样,他实在没有太多的印象。
对于生活没有奢求
沈文荣对个人生活没有奢求。出差办事住普通旅馆,吃饭穿衣也不讲究,一双皮鞋鞋跟磨到边了还在穿,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合脚、舒服就行。”他出国考察坐飞机,从来舍不得买公务舱的票。1997年,一位港商与他一起去德国,沈文荣照例又买经济舱。他块头大,挤得难受,就在走廊里走动。空姐把他从前舱赶到座位上,实在坐不住,他又走到后舱。就这样他一直被赶来赶去。
对于做官做梦也没想到
沈文荣曾经做到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但是沈文荣却说:“名义上当官,实际上没有。搞企业、工业我是有方向的,但对做官是从来没想过。”
随着沙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了嘉奖沈文荣、调动积极性,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由他一个人当。沈文荣看玩笑说,“实际上是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只拿了一份工资。”
后来,沈文荣被选拔为政协副主席。他说:“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当上政协副主席!”不久,他又荣升政协主席。政协主席有个办公室,他只在里面呆了三分钟,就再没进去过。沙钢事务太繁忙,沈文荣只好将政协的事带到厂里办。
沈文荣做的最大的官是市委副书记。他说:“按理那时可以拿一份政府工资。但我觉得没必要,拿的仍然是企业工资。”
对于钞票名义上拥有
[1] [2] 下一页